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陕西师范大学:

    “西部红烛”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

    作者: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石莹健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5日 08版)

        列车一路向东,从格尔木到西安,1600公里。这段来而往复的旅程,柳建祖已经不记得走了多少次。作为格尔木市教育局局长,这一次回到母校陕西师范大学,他期待与信息化教学“大咖”傅钢善教授深入探讨,寻求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方。

    坚守初心,在薪火相传中培育教育力量

        教育是触摸未来的事业,“大先生”则如瀚海中的灯塔。

        陕西师范大学首任党委书记,心理学家、教育家刘泽如,甘做红烛春蚕,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全部心血。一代学术宗师、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霍松林教授,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长达半个多世纪,培育本科生数以千计,硕士生20多名,博士生70余人。其学生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霍家军”,现在几乎占据中国古典文学的半壁江山,他们继续在三尺讲台上春风化雨、浸润后学。

        经济地理学家黄国璋教授、历史地理学史念海教授、语言学家高元白教授、书法家卫俊秀教授……他们把终生献给了西部的热土,与陕西师大风雨同行、一路向前。

        在陕西师大,教书育人是一种制度,一种传统,更是教师的自觉选择与风范。杨清源教授坚守宣讲阵地,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退休30年,先后给高校、中小学校、部队、社区、青少年管教所等230多个单位作报告320余场,直接听众近11万人次。

        张帆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时,面临诸多选择,留在北京,还是去上海高校。“回到西部、回到母校”,这个声音打动了他。五年之功,他将“冷冰冰”的思政课打造成“热款”和“爆款”。“我不想当什么网红,只想做一个教书‘狂’人!”年轻的“张帆们”在新时代继续坚守和赓续着教育初心。

        “陕西师大人扎根西部、守望教育,努力践行‘四有’好老师、‘大先生’的使命;代代相传的红烛之光,照亮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前行的道路。”校长游旭群说。

    践行使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建校76年来,陕西师大培养的十余万名毕业生“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服务基础教育,志愿做一支“西部红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芒。

        1983年,从陕西师大毕业的仰孝升来到秦巴山区的商洛市山阳中学,成了名副其实的“守望者”,这一守就是几十年。教学成绩突出的仰孝升经常收到名校的高薪聘请,他均拒绝。“30多年来,我感到最幸福的事就是站在山阳中学的讲台上。这一生我就为教书这一件事来。”仰孝升说。

        “格尔木是我的家乡,这里更需要人才,更需要发展,我想回来从教。”1996年,大学即将毕业的柳建祖在写给格尔木市教育局的信中,表达了一名70后青年对家乡的拳拳赤子之心。入职之初,作为学校唯一的体育老师,柳建祖克服沙尘、暴雪等种种恶劣的高原天气,一周20多节课,每天5小时扎在操场上。如今,20多年过去了,已经成为格尔木教育局局长的柳建祖初心不改,奔走于青陕之间,将母校的高质量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带回戈壁深处,在全域推行智慧教育。

        2020年,在省会城市已工作十年的赵海龙做出了一个抉择:放弃稳定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到条件艰苦的高原再出发。心怀理想的赵海龙,成为果洛州玛沁县第一民族中学的校长。高原的冬天格外寒冷,但校园里总能看到这位80后校长忙碌的身影。他提出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办“有温度的教育”。

        “我深感教师这份职业的光荣与神圣,也更加坚定了从教的信念。”2019年9月10日,刘文俊作为公费师范生代表参加了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今年他也成为西部教师队伍的一分子。“‘西部红烛’,为祖国闪耀;师大学子,为中国而教,这是公费师范生应有的责任和初心,也是我们90后青年紧握民族复兴接力棒的担当与使命。”

    志存高远,做西部教育的“筑梦人”

        2017年夏天,陕西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马义泽踏上支教之路。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中,他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设了学校第一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社团。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操着浓重乡音的孩子们逐渐找到自信,目前已有9名同学通过播音艺考进入本科高校。从陕西师大1998年参与团中央扶贫接力计划开始,22年,261名志愿者,青海、宁夏、甘肃、陕西、云南……他们的足迹踏遍了西部地区最干涸的教育土壤。

        2001年,陕西师大第一批“知识援助行动”启动。近20年来,累计1.7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其中,结成1.5万个助学对子,义务课业辅导20余万人次,用爱和陪伴为西安市家庭经济困难职工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点亮一束暖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陕西师大1500余名“知识援助行动”战“疫”专项志愿者化身“云”老师,与陕西、重庆、云南三个省(市)70余家单位的医护、干警人员子女结成帮扶对子,进行线上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

        2015年以来,陕西师大积极向东南沿海基础教育发达地区拓展教育实习基地,与江苏、浙江、深圳等地教育局、中小学,以及海外学校开展教育实习合作,鼓励公费师范东南学艺,“到东部实习是为了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回家乡。”公费师范生信守承诺,毕业后扎根西部,奉献基础教育。

        “作为一所扎根西部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在76年的奋斗征程中,一代又一代的陕西师大人接续前行。两代师表,蕴积涵育、守中不移,肩负起‘教教人之人,育育才之才’的光荣使命,书写着西部教师教育的奋进之笔。”陕西师大党委书记李忠军说。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石莹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