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特色高校要闯出一条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新路,就必须与行业同命运,与时代共发展,主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做到“行业不能冷,朋友不能远,学生不能忘,学科不能丢”,实现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的新发展。
行业特色高校面临的问题
办学定位问题。一些行业院校隶属关系划转后,为求生存急于改变学科单一局面,追求“大而全”“复合型”,片面追求由教学型大学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盲目扩展学科领域,削弱了对原有特色专业的支持。同时面临优势学科和专业有所削弱、行业垄断优势失去、国家经费投入减少、行业服务意识弱化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内外部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与地方政府的互动机制尚未健全,造成这类院校在新体制下办学定位不明晰,办学特色被弱化,办学资金较短缺等发展困境。
特色学科发展问题。行业特色高校与原行业部门的关系因改制而相对松散,面向市场的人才需求差异性很大,社会相关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未建立等因素导致行业对学校发展的支撑力不足,行业优势和特色逐步弱化。有些行业院校在办高层次大学的愿景驱使下,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而盲目攀比、盲目发展,陷入路径陷阱。有些行业院校不能坚定自身肩负的行业专门人才培养责任,忘记了来自行业的学术积淀源头,丢弃了已有的学科发展优势,在规模扩张的遮蔽下特色非但没有得到传承与延伸,反而日见消弭。一些行业院校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努力淡化原来的行业色彩,却逐渐失却了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导致在行业中不断被边缘化的现象。
脱离行业部门管理后引发的问题。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中,原行业所属院校从对行业的依附状态,走向了与原行业主管部门关系的解构过程,同时经历了与教育部、地方政府等新主管部门关系的建构过程。部分行业院校与原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脱钩后,行业对学校的支持减少,学校服务行业的能力下降。
在为特定行业培养人才和科技服务功能淡化、作用弱化,失去行业作为坚强后盾的背景下,如何迅速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解决好面向行业与面向社会的办学关系,处理好专业化培训与宽口径培养的关系,再创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成为行业性大学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行业特色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遵循高教办学规律,在适度转型中不忘初心。大部分行业高校都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中变更了隶属关系,使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服务面向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引发了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乃至课程体系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讲,划转与转型是已然的,“变”是绝对的。但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是不能够变的,行业高校的“底色”是不可以变的,依托校情谋发展是不应该变的,要防止在转型中走向另一面,即简单地甚至全盘地否定过去,轻视甚至放弃传统。不能随波逐流地转,不能盲目趋同地变,需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需要和可能辩证谋划“变”与“不变”,特别是厘清“不变”的有哪些,保持“不变”的定力。
持续打造双贏机制,顺应行业变局共同发展。行业特色高校与行业在行政管理体制“松绑”后,不再具有“硬约束”,就更应倾力于“软融合”,要契合行业发展的需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延伸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释放合作效应,探索建立与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相适应的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合作模式。
主动融入高教主流,坚持开放办学错位发展。长期以来,行业特色高校与行业相关性强、紧密度高、有自己的“朋友圈”,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格局下,行业特色高校要坚持开放的办学姿态,营造开放的文化氛围,在办学过程中与各类高校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与交流。行业特色高校要坚持融入主流的办学思想,主动加入高校“朋友圈”,分享经验,共享资源,友好协作,有序竞争。当今各类高校的同类专业都在互相关注,都在力求办出特色避免同质化。行业特色高校在开放融合的大势下,要认清有关专业的相对位势和比较优势,心中有目标,眼中有标杆,在错位发展中办出自身特色。
培养行业所需人才,守望每位学生终身发展。在开放的社会中,行业所需的人才是“不问出身”的,行业特色高校既要培养上手快、能接岗、行业欢迎的人才,也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造就有后劲的人才。一方面要充分依托行业资源,坚持面向行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潜能挖掘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把多元化培养模式和多样化培养流程统一于以学为中心。
彰显学科专业特色,推进行业高校持续发展。学科水平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直接体现高校人才培养、学术水平、办学特色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行业特色高校要结合行业在其主体领域的创新活动,融合高校的科研优势和行业的研发优势,借助行业涌现出的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借力发力,集中力量建设若干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优势特色学科,将学科建设的成果服务于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丛玉豪,系上海海关学院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