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

    新平台 新思路 新挑战

    作者:向平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2日 12版)

        【师生讲述】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世界情怀和跨语言、跨文化能力的下一代,是语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和责任。国际中文教育应该如何布局,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如何合理吸收几十年来的经验,创造真正属于中国的中文教学品牌,建立符合汉语特点的语言教学理论并能惠及世界,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在实践中共同探讨的问题。

        重视高端中文人才培养。目前,国外学习使用中文的人数已经过亿,但真正精通的人才却凤毛麟角。高端人才具有标志性和示范性,不仅可以提升国际中文教育的品质,还可以解决本土中文教师的来源问题。一方面,培养一批优秀的译者和作家。他们语言地道、视角独特、熟悉海外受众的兴趣和需求,能够让优秀的翻译作品犹如长腿的信使,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走进人们的心灵。另一方面,培养一批汉语研究者。由学习者变为研究者不仅是身份的变化,实际更是研究视角的改变。外国人从无到有掌握中文的过程,就是全面接触、消化和发现中文语言规律的过程,这有助于他们发现更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也影响更多人爱上中文。

        重视国际中文教学研究。中文教学方法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既符合外语教学的普遍规律同时又绕不开中文的个性特征。具体来说,一要对国外的外语教学理论进行适应性研究,甄别筛选出有用的方法向中文教师推介,避免或减少盲目跟风、削足适履的情况。二要挖掘全球背景下的汉语课堂这个宝藏,发现世界各地教学一线涌现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三要及时将中文教学研究成果转化成课堂可实际操作的方法或步骤,并定期向社会发布,避免大面积低效率教法的不断重复。

        重视师资潜力的挖掘。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需要大量汉语教育专门人才,汉语志愿者教师队伍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多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年纪轻、经验少、有理想、闯劲大。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倒逼线上教育的技术和方法,年轻的志愿者们发挥了熟悉网络规则、获取信息快、善于多技术手段混搭的优势,很快适应了线上教学并有不少创新。如果能够将其职业化,不仅可以解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出路问题,避免人才浪费;同时也可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缓解教师短缺难题。

        上述三方面互为因果、相互滋养,如能形成良性循环,则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大有裨益。

        (作者:向平,系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