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编者按
秋冬季是我国候鸟大规模南迁和集群越冬的季节。当下,各地保护候鸟志愿者发起的“护飞行动”蓬勃开展,吸引更多人思考人与鸟类怎样和谐相处。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我国有鸟类1445种,迁飞的候鸟就像生态系统移动的“晴雨表”,与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构成了生命共同体。长期以来,我国积极推进鸟类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濒危鸟类保护工程等,加强鸟类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其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力量。
我们邀请4位“鸟类保护达人”讲述他们和鸟儿之间的故事,并请专家从生态角度对爱鸟护鸟的重要性予以点评。
看到东方白鹳顺利南飞 我喜极而泣
讲述人:候鸟保护志愿者 王建民
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从小生活在蓟运河畔。2009年,我第一次来到天津北大港,就被这里成千上万的候鸟迷住了。东方白鹳是这片湿地的明星物种,它们的全球种群数量只有数千只,不仅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还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级”。北大港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的重要节点,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东方白鹳每年都在这里稍作休息、补充能量,然后继续飞往我国南方。
那时,北大港湿地还有人捕鸟、毒鸟。为了保护好远道而来的“客人”,我和几名观鸟爱好者一起开始了志愿护鸟工作。一旦发现有人用枪打鸟,我们就报警;发现下网捕鸟的,当即清理捕鸟网。慢慢地,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壮大了,保护工作引起了管理部门重视。
2012年11月1日,北大港湿地发生了东方白鹳中毒事件。当看到30多只被不法分子毒害的东方白鹳生命垂危,我心如刀绞。我和志愿者们连夜将中毒的东方白鹳送往救护中心。救护中心的解毒药物阿托品注射液一时不够用,在农委工作人员和民警的帮助下,我们从附近医院找来30支。
经过一周悉心照料,终于救回13只东方白鹳。当月底,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工作人员为它们戴上脚环,放归蓝天。看到这些东方白鹳顺利南飞时,我喜极而泣。
2015年,在为一只受伤的东方白鹳进行包扎时,它突然挣脱布条,扬起十几厘米长的锋利鸟嘴刺向我的左眼。强忍剧痛为小家伙包扎完后,血从我的脸上流了下来,左眼逐渐看不见了。幸运的是,手术过后,我的眼睛慢慢恢复了功能。
2017年11月4日,一只东方白鹳在黑龙江红河地区被志愿者救助。它的脚环号码是969号,正是当年在北大港被救助放飞的鸟。那时黑龙江早已封冻,东方白鹳主力已在天津,想让它回归自然、进入群落,只有把它从黑龙江接到天津放飞。于是,次日一早,我与4名志愿者驱车前往黑龙江,日夜兼程将它运抵天津,佩戴跟踪器后,成功放飞。
今年10月底,南下的首批东方白鹳抵达河北曹妃甸与天津境内。歇脚的东方白鹳直奔保护区周边的鱼塘觅食,却遭到了鱼塘主放爆竹驱赶。我和志愿者们焦急奔走,终于在热心民众支持下,买下两个鱼塘的使用权,取名为“安心鱼塘”,供东方白鹳觅食、休息。所幸,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摸底调查,评估各区受到候鸟捕食影响的养殖户损失情况,研究实施生态补偿方案。
如何处理好城市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今年我已经60岁了,但还有些力气,还会在这片湿地上奔走下去,继续寻找答案。
当猛禽飞临城市,也需要你我保护
讲述人: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猛禽康复师 周蕾
2001年年底,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园成立了。这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指定的“专项猛禽救助中心”,也是国内第一家由高校、政府主管部门与民间机构合作成立的野生动物专项救助机构。而我,就是这家特殊“医院”里的一名猛禽康复师。
猛禽,是对鹰、猫头鹰等掠食性鸟类的统称,它们有着锋利的脚爪和弯曲有力的喙。为什么要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建一所专业的猛禽救助中心?大家可能还有不少疑问。毕竟大多数人平日见到的,更多是喜鹊、乌鸦、麻雀等鸟类。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猛禽,也会光临我们的城市吗?
实际上,中心每年都会接收近300只需要救助的猛禽。中心成立至今,已累计接收了39种、5382只猛禽,半数以上经过救治得以重返蓝天。渐渐地,我了解到每年的春秋迁徙季是北京著名的“千猛日”,认识了在建国门高楼上筑巢繁殖的红隼家庭、误入高校图书馆被困的纵纹腹小鸮宝宝、因为车主没关车窗而出现在汽车后座上的成年红角鸮……北京这座大都市,不仅是你我的家园,也是北半球重要的猛禽迁徙通道。
猛禽救助,最终目的是帮助伤病猛禽恢复健康,重新回归天空。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我们并不会像宠物医师那样,每天和救治对象亲密地打成一片;而是会在工作中尽量减少与它们的非必要接触,以保持它们对人类的正确认知和警惕心理。
记得我入职后不久,中心接收了一只游隼幼鸟。救助人告诉我们,这只幼鸟是几周前被发现的,救助人出于好心,打算将它养大后放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状态越来越差,救助人便多方打听,与我们取得了联系。
当我们见到这只幼鸟时,它以近似匍匐的姿势努力保持着平衡。全面体检后发现,它的全身多处骨折。这并不是因为受到虐待,而是因为救助人缺少科学的救护知识。在幼年成长的某些关键阶段,猛禽对钙、磷等多种营养元素的摄取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这只幼鸟正是由于成长期间营养摄取不均衡,导致骨骼发育异常。最终,我们仍未能挽回这只幼鸟的生命,为此心痛了很多天。
几乎每年,我们都会接收几只被弹弓打伤的猛禽,它们有的经过救治康复放归,有的则因伤势过重不幸离去。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为此,我坚持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讲。我深刻体会到,野生动物的救助和保护不仅需要专业机构积极作为,更需要全社会每个人共同参与。
拍摄但不惊扰,自然的鸟儿才最美
讲述人:野生动物摄影师 徐永春
10年前的一个夏日,我在圆明园拍摄荷花时,取景器里一道艳丽的孔雀蓝一闪而过,瞬间“撞”进我脑中,久久无法抹去。从那时起,我迷上了用相机记录美丽的翠鸟。2年后,我加入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开始用影像的力量保护鸟类。
长期以来,许多拍鸟爱好者都追求“近”,为拍到满意的照片而强行追逐鸟、干扰鸟,甚至不惜伤害鸟,还出现了捕捉野生鸟类关进“鸟棚”供人拍摄的恶劣违法行为。
针对这类现象,10年来,我写了不少关于生态摄影理念的文章。在文章中,我批评了诸如无底线诱拍鸟类等违反生态摄影规范的行为,提出爱护野生动物是拍摄出美丽图片的前提条件,也是自然生态摄影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我相信,只有在自然状态下的鸟儿才是最美的。2013年,作为主要作者,我参与撰写了《野生鸟类摄影手册》一书,出版后深受欢迎。
在拍摄鸟类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受伤的鸟。2016年3月8日,我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工作后,准备拍摄马鹿、狍子等野生动物。那年积雪特别深,被铲除的积雪在路两边堆成了高高的雪墙。就在雪墙后,我们发现了一只秃鹫亚成鸟,安静地站在距我们不到10米的地方。我们谨慎地向前走了5米,它才勉强移动一下。于是,我们断定它受伤了。
为了缓解它的紧张情绪,避免应激反应加重伤情,我们就趴在与它相距2米的雪地上,过了半小时才把它抱住。当时,它的胸前和双翅都在流血。我们当即改变行程,将它紧急送往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接到消息的工作人员已经做好准备,等候接收。看到这只小生命得到了专业的安置,还吃了些食物,慢慢放松下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近年来,从事鸟类摄影的人与日俱增,拍摄水平参差不齐,拍摄目的也不尽相同。我们越发感到,制定一个野生鸟类拍摄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对保护野生鸟类非常重要。
于是,我与其他两位观鸟界权威人士共同起草了《中国野生鸟类拍摄行为规范倡议》,于2018年2月8日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林业生态摄影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我们呼吁,鸟类利益高于摄影,当摄影需求会导致鸟受伤、弃巢、影响育雏等情形时,应立刻停止摄影。
这些年,在网络平台用影像传达保护鸟类的理念、鞭笞害鸟行为、进行鸟类科普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令人欣慰的是,许多网友看到我的生态摄影作品后,改变了过去错误的拍摄观念和行为,许多不懂鸟的朋友开始去了解鸟、爱护鸟,我想,这就是我拍摄生涯最大的收获。
守护湿地任鸟飞
讲述人: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博士后 贾亦飞
我与湿地、水鸟结缘于2009年冬天。那年,为了弄清越冬白鹤在鄱阳湖的种群状况,找出影响白鹤栖息地的关键因素,我经常在湖边一待就是一天。随着研究工作慢慢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鄱阳湖之所以能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内最重要的一块湿地,不仅是因为面积足够大,更重要的是因为鄱阳湖水位在年内自然涨落,而这正是塑造多样性水鸟栖息地的关键因素。至今,鄱阳湖仍保持着与长江自然连通的状态,每年数十万羽水鸟依赖这块湿地,自然水文波动为维持越冬水鸟的栖息地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4年,我参加了《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滨海湿地的综合性国家战略研究项目。近几年,我的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勺嘴鹬为主的滨海湿地鸻鹬类研究上。
勺嘴鹬是一种小型涉禽,其数量估计仅为661~718只,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江苏盐城的滨海湿地是它最重要的迁徙停歇地。2019年7月,盐城滨海湿地作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保护勺嘴鹬,也为了保护这块为数百万只迁徙鸻鹬类提供栖息地的世界遗产地,我所在的研究中心在盐城东台市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基地。作为中心勺嘴鹬保护项目负责人的我,带领一个年轻的团队在此开展系统性的湿地和水鸟研究工作。
每年春秋迁徙季,是盐城滨海湿地最热闹的时候,上百万只迁徙候鸟在此过境停歇。为了探明鸟类迁徙动态,我们要每个月进行2—3次水鸟调查。有时,当在同一片滩涂上数到第2万只黑腹滨鹬、第3万只蒙古沙鸻时,我不得不停下来擦一擦因为用眼过度而流下的泪水。更困难的是,我们要从数万只鸻鹬类中找出那仅有的一两只或最多三四十只勺嘴鹬。这样的工作看似重复、枯燥,却必不可少,想解决迁徙候鸟面临的生存问题以及湿地中的许多生态问题,都要从中寻找答案。
以盐城滨海湿地为根据地,我和研究团队将继续开展包括水鸟在内的湿地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随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工作启动,我也将继续参与其中,为南来北往的迁徙鸟类守护好每一处重要湿地,让它们驰骋蓝天、自由飞翔!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周梦爽、张胜、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