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642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1日 星期二

    一根数据线串起脱贫路

    作者:陈鲁雁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1日 06版)

        东莞和昭通,相距1400公里,一个地处东南沿海,坐落珠江口东岸,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迅速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进入新时代的“东莞制造”正迈向“东莞智造”;一个背靠云贵高原,面向四川盆地,曾拥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的独特区位优势,但茫茫乌蒙山也阻隔了数不清的发展机遇,是云南乃至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云南脱贫看昭通。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一根小小的数据线把东莞和昭通两座城市连在了一起,串起了一条山区百姓的脱贫路。

    数据线串起资金链

        工作要做在点子上,扶贫要扶到根子上。区域经济学中有一个“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落后地区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储蓄和消费能力都不足,这就限制了资本形成,使落后地区长期陷于贫困中。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关键是破解资本聚集不足这个根本性问题。昭通集山区、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民族散杂区、生态脆弱区为一体,内生发展动力有限,却拥有550多万人口,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东莞紧紧扭住资本这个“牛鼻子”,2016年以来,东莞已经累计向昭通投资超过20.06亿元,借东部产业梯次向西部转移大势,引入以数据线生产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类企业,在昭通投资办起了滇粤产业园,激活了昭通扶贫“一池春水”。

    数据线串起产业链

        企业引进来后,要想让企业留得住、办得好、出效益,就要完善产业链条,发挥集聚效应。同类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有利于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促进竞争。同时,还应当将产业链布局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将贫困人口“嵌套”到产业链条体系中。东莞积极向昭通引入数据线生产的上下游企业,补齐产业链,打通物流运输瓶颈。目前,已经新引进或增资电子类项目12个,初步形成一个电子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的延伸降低了物流成本,未来还将释放更多集聚效应。

    数据线串起就业链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这个转移过程既要靠市场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更要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推动。昭通拥有300多万农村劳动力,在发展扶贫产业时,应当建立完善贫困户参与和利益分享机制,充分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一方面,东莞推动以电子装配企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昭通,把大量岗位送到了贫困户“家门口”,带动近万名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业,就地脱贫,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另一方面,东莞还在本市企业中开发就业岗位,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让贫困户走出大山,到东莞就业。通过近4年的扶贫劳务协作,两地逐渐构建了“劳务输出+村企结对+人才培养+精英回流”的双向就业创业协作机制,促进昭通人力资源潜能加快释放。

        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全面小康,决胜在合力。东莞和昭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东莞和昭通将共同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书写“协作”的双赢精彩篇章。

        (作者:陈鲁雁,系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