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1日 星期二

    装上“智慧大脑”,刷新中国速度

    讲述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赵红卫

    作者: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1日 07版)

        【劳模讲述】

        在世界铁路科技领域,高铁占有重要席位。动车组上安装的网络控制系统好比人的大脑中枢神经,是控制列车行进、制动的关键核心。我和团队肩负的责任就是研发“复兴号”动车组的中枢系统,为不断刷新中国速度构建强有力的“大脑”。

        8年前,铁路部门开始研制“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我是动车组总体技术专家组成员并担任网络技术组组长。以往,我们没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一些核心部件依靠国外公司提供技术支撑,经常遇到技术壁垒。比如,由于引进动车组源于国外技术平台,软件变更困难;动车组面临技术标准不统一,运用维修成本较高,对我国气候环境差异大、长距离、持续高速运行条件不适应等问题。如何“自起炉灶”,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中国高铁面对着一道必答题。

        构建网络控制系统,如同修建一座高楼大厦,既要着眼全局画出整体设计图,又要心思缜密盯紧每个关键细节,系统思维非常重要。夏天,行进中的动车组列车空调开得很足,而车厢密闭,一旦遇到中途到站开门、关门的情况,就会产生压力影响。如何既保障空调使用,又不影响车门开关?过隧道时,怎样控制压力波的变化,消除乘客耳部不适?如何使动车组列车具有自动驾驶能力?很多细节,都是通过控制牵引、制动及其他子系统协调配合来实现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我要做的就是缜密思考、深入钻研,将每部分研究分为不同层面、分解执行、指导操作。

        在中国标准动车组全套系统每一次上车试验中,我基本都在现场。有时做列车调试试验,因为怕耽误列车白天的其他试验任务,只能晚上通宵完成任务,清晨才返回驻地。虽然辛苦,但每次实地调试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破除障碍,心中总会豁然开朗,增添了几分信心与勇气。

        2015年7月,我们团队要进行两组列车的互联互通试验。有技术人员提出:万一重联起来的列车发生故障甚至出现起火等严重事故怎么办?几年的潜心钻研、无数次攻坚克难给了我足够的底气,我提出: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先测信号,每列单车信号测试没有问题后,再按照互联互通试验大纲分步进行重联测试。事实最终证明,这种方式完全可行。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在提案中常会提到“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解释了其深刻内涵,这让我备受鼓舞。作为铁路科研工作者,只有继承、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才能在自己的领域精益求精、深入钻研,为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