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629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创新协作机制 激发内生动力

    ——福建莆田与宁夏西吉开展扶贫协作的经验启示

    作者:张一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0日 06版)

        西吉县涵江村新貌:由“烂泥滩村”变成了美丽的小康村。资料图片

        西吉七中有5名来自莆田的援宁教师任教。图为学生在校园里跳绳。郑已东摄/光明图片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固原市西吉县是宁夏最后一个未脱贫摘帽也是全国52个未脱贫摘帽贫困县之一。西吉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决定了宁夏全面小康的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福建莆田市与宁夏西吉县,正携手瞄准国内大循环,以更加紧密的交融合作,创新对口协作机制,努力走出一条培育强化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的协作之路。

    1.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协作

        20多年来,莆田西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加大协作力度,拓展协作广度,提升协作水平,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改造作为基础,把产业协作扶贫作为关键,不断推动莆田西吉协作的创新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莆田西吉立足西吉县发展实际,顺应群众增收致富强烈愿望,因地制宜选准富民路子。锁定生态富民“新坐标”,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坚持把“山清水秀生态美”作为最大资源,把“守住绿水青山”作为发展底线;打造生态富民“好风景”,把升级现代农业作为生态富民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努力在绿水青山中走出一条“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的生态富民之路;探索长效富民新机制,精准制定富民台账和富民措施,建立定期回访、长期联系、一管到底的长效机制,推动富民工作长效化、常态化。西吉县还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走上“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的脱贫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西吉围绕农业生产方式升级进行了诸多探索,从卖土豆到卖“红军粉”,从种芹菜到生产芹菜汁,从养牛养羊到“种、养、产、加、销”全程生态循环产业;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把农业的出路放在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接二连三”上,把贫困人口附着在产业链条上,助力实现脱贫目标。

    2.多措并举,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如何更加有效地激发西吉走出贫困的内生动力,是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必须重视的基础性问题。对此,莆田西吉两地坚持深远谋划,多措并举。

        加强组织建设,旗帜鲜明地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基层党组织把群众和社会力量组织起来,采用阵地联建、组织帮扶、能人帮带、政策帮扶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做好新形势下的莆田西吉扶贫协作,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坚持高位推动,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培育主体意识,转变发展观念,凝聚发展共识。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贫困人口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又是脱贫攻坚的主体。激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关键要培养和增强贫困人口的发展意愿,提振“精气神”。一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树立脱贫攻坚的主体意识,摒弃“等靠要”思想,注重提高他们自我脱贫的意愿和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着重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培育现代发展理念,加快融入现代市场体系。东部地区发挥专家、专业优势,通过规划、咨询和培训,帮助贫困地区转变观念、增进发展意识。在莆田西吉扶贫协作实践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志向和能力,变“输血”为“造血”,最大限度地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20多年来,莆田西吉两地采取双向挂职、技术指导、异地培训等方式,开展支医、支教等活动,有效提升双方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素养。莆田共选派11批19名干部到西吉县挂职帮扶;先后选派21批136名优秀教师到西吉县各中小学支教。西吉县累计选派挂职干部20批43人,选派教师、医生锻炼学习29人,实现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通过志智双扶的高位战略,西吉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思想转变和能力转变。

    3.着力推动“内循环”,打造扶贫协作新格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消除绝对贫困后,脱贫攻坚战的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这将是未来莆田西吉两地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从长远看,莆田西吉协作须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莆田西吉两地“内循环”,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等关键领域接续深化有效帮扶机制,开拓莆田西吉协作新格局,推动莆田西吉协作再上新台阶。

        理顺产业扶贫链条,有序推进产业梯度转移。精准对接西吉产业发展需求与莆田扶贫产业资源供给,以全产业链模式带动西吉具备发展潜力的产业进行规模化生产。积极引导鼓励莆田市场前景较好、技术较为成熟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在西吉建设扶贫车间。将扶贫车间与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电商、产业扶贫项目等进行整合,形成产业联盟战略合作;以扶贫车间为节点建立西吉与莆田产业空间拓展的互促双赢机制,加快推进莆田产业向西吉梯度转移,从而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要素融通、稳定合作、共同发展。

        创新消费扶贫模式,精准对接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抢抓在线新经济蓬勃发展良机,莆田西吉两地政府积极为企业“搭台唱戏”,合作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扶贫公共服务平台,让更多的西吉特色农产品输送至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扶贫专项行动,拓宽西吉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扩大莆田对口定点采购规模,妥善处理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积极推广西吉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西吉发展。

        扩大教育扶贫覆盖面,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升莆田西吉两地师资协作培养层次,增加选派西吉教师学习交流频次,发挥莆田优秀教育人才引领示范和传帮带作用,提高西吉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利用莆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中小学手拉手结对帮扶辐射范围,深入推动莆田西吉职业院校一对一结对帮扶。探索用一定比例的扶贫资金设立专门的助学基金,为西吉培养急需专业的定向本科生。

        提升文化扶贫内涵,厚植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莆田扶贫资金重点向西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畅通莆田和西吉文化资源交融新渠道。莆田支持帮助西吉发展文化产业,将特色文化转化为特色经济、在地经济和体验经济等现实生产力。通过文化扶贫和教育扶贫统筹推进、相互配合,为西吉进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提供文化智力支撑,实现文化扶贫“授之以渔”的目标。

        (作者:张一,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