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在柏林感受“文景之治”的魅力

    作者:本报记者 田园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30日 12版)

        图为德国学生体验汉服制作。田园供图

        日前,由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主办的“金秋踏古·银杏季”德国分会场活动于柏林媒体设计学院(MDH)正式开启,来自柏林MDH的德国学生与中国讲师参与了活动。

        “金秋踏古·银杏季”主会场位于陕西省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内的百亩银杏林中,是博物院一年一度的银杏盛典,以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前往,在各种主题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今年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汉服摄影大赛与汉代礼仪体验等,并首次开设德国分会场。由于柏林尚处于疫情期间,本次活动严格遵守当地防疫法律法规,主动进行防护措施,所有参与者都按要求配戴口罩,主动登记一周内体温。

        活动期间,中国汉服爱好者讲师以阳陵博物院汉文化教育资料为模板,为学生进行德语授课。德国学生还体验了汉服制作,穿上汉服并学习汉代传统礼仪,在柏林境内寻找中国文化元素与银杏林作为背景,以照片、视频形式创作作品,在主会场和分会场进行互展,形成隔空互动效果。活动中,德国学生手持“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横幅,用中德双语为开幕式现场送去祝福与问候。

        德国学生吉迪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本次活动他非常想去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游览,去陕西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他说:“从活动中播放的视频就能看到,主会场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享受着银杏节的乐趣,完全没有一点疫情下的压抑。很明显,中国的防疫工作是非常奏效的。银杏树是我最喜欢的树之一,今年柏林的银杏树叶比往常黄得更晚,到现在叶子还是绿色的。绿色寓意健康,希望全球疫情都能好转。”本次德国分会场的策划人、留学生闫肃表示,疫情的蔓延让诸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止,而本次活动则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文化交流方式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为德国年轻人提供了了解、体验中国汉文化的机会。

        此外,由阳陵博物院与媒体设计学院共同成立的“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柏林MDH中国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也在此次活动上进行线上授牌仪式。该中心将在德国社会进行汉文化艺术传播与推广。阳陵博物院还将与MDH展开线上教育合作,针对数字化文物展示等课题进行持续探讨,为两国年轻人提供文化交流学习的平台,为中德友好关系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古丝绸之路文化,而古丝路始于汉朝,正是“文景之治”将汉朝推向了空前繁荣盛世。近年来,随着中德两国关系的不断升温,双方的各项文化交流活动也更加紧密。如何让德国青年人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感受作为丝绸之路文化发源地的特殊魅力便成了一个持续的话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中国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化,同时也向德国传递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文化精髓,让德国人民感受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依靠勤劳智慧、友好合作而和平崛起的过程。观史鉴今,增强两国年轻人间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文化是两国人民沟通的桥梁,也是两国经济合作的基础,只有相互了解、认同,才能相互信任,为更好地展开合作、共同发展作铺垫,从而互利共赢。

        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中德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了有效传播,中国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以快速地了解德国人的日常生活,德国百姓也能通过各种渠道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效地开启了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通道,跨越语言上的隔阂,将中国文化理念准确传递给德国社会。越来越多的德国青年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并逐渐尝试参与到中国举办的活动中来,在两国的文化交流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本报记者 田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