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印记】
我原是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2018年4月,我来到内蒙古,挂职兴安盟扎赉特旗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
“你是北京来的干部吗?”刚到扎赉特旗走访时,一位贫困户拉住我的手激动地问道。他充满期待和信任的目光,直击我的心里,我深深地理解了什么叫“北京来的干部”!我暗下决心,要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的老百姓做一些事情,解决一些困难,绝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想要扶贫,得先找准贫困的“病根”。初到扎赉特旗,我用了3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当地14个苏木乡镇(场),深入31个有代表性的深度贫困嘎查村(屯),走进近100户贫困户家中。我用脚底板丈量贫困地区的田间地头,坐在贫困户家里的土炕上,和他们拉家常,寻找贫困的病根:无霜期短,一半以上耕地是坡地,无法灌溉,“靠天吃饭”,没有核心产业和龙头企业,农业设施差,交通条件差。
情况摸清了,就要对症下药。我带领挂职团队和当地负责扶贫协作的同事一起组团除“穷根儿”。我们制定了3年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产业单一,那就“变输血为造血”,扶植企业、合作社建设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流转土地、吸纳务工,促进增收;文化、技术水平不高,那就采取“志智双扶”的办法,组织实训、培训、人才交流;农畜产品销售难,那就搭建进京销售平台,创新提出“1+2+N”模式,让扎赉特旗的农畜产品在北京畅销。
魏佳米业的大米如今在北京市场颇受欢迎。企业负责人魏建明说:“没有扶贫协作,我们的大米就进不了北京市场,企业不能发展壮大,就不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受益。”通过帮扶资金,瑞秋黑木耳合作社建设了30个大棚,带动了75户贫困户增收。看到扶贫干部,当地老百姓就竖起大拇指说,北京丰台区帮他们建起了“希望大棚”。
如今,我们帮扶的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蒸蒸日上,我们帮助的贫困群众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帮助的教师、医生、学生学有所成。北京市民吃上了扎赉特旗的大米、黑木耳、乌鸡蛋、牛羊肉等优质农畜产品……
在助推扎赉特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来自各地的挂职干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通过帮扶,扎赉特旗累计受益贫困人口达到1.5万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本报记者张景华、董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