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 充分释放新型消费巨大潜能

    作者:郭丽岩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5日 03版)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出台《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新需求,通过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升供给结构对需求升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积极催生多样化新型消费,大力促进消费结构与品质双升级,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内生动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及其商用场景蓬勃发展,市场竞争聚焦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新型消费。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趋势十分明显,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从吃穿用实物消费转向教育、医疗、文旅休闲等服务消费,线上消费比重越来越大,上网课、云办公、云健身、云参展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愈加壮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升级。

        展望未来五年,国内市场高速化、智能化、网联化、平台化、共享化的“五化”趋势更加凸显,接入物联网的汽车、家电、住宅等实物都可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变成提供各类消费服务的智能化平台,通过智能硬件升级、智能化服务普及与迭代,将发挥消费规模倍增效应。与我国有望引领全球智能化消费、加速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的愿景相比,当前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确实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意见》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精准定位激活新型消费的靶点,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打通市场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堵点,加快推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这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与有力抓手。

        对于发展新型消费而言,流通效率与生产效率同等重要,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将在更大范围推动高品质供给与新型消费紧密关联。但是,当前商贸流通设施的区域发展差距仍较大,内陆地区尤其是中小城市、城乡接合部、农村在商贸物流、冷链、仓储、结算等流通设施方面还有空白或过于陈旧,传统交易平台“小散乱”与消费“最后一公里”堵点仍突出,以旧换新和循环利用等服务设施也不尽完善。瞄准这些弱项,《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数字化商品流通体系,在新兴城市、重点乡镇和中西部地区加快布局数字化消费网络,降低物流综合成本。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推动农村商贸流通转型升级。

        面向未来,新型消费扩容提质的关键在于串点成线,增强新型消费的科技支撑,从而延伸人工智能产业链和应用价值链,推动“单点智能”向智能链条和智能网络大协同的方向拓展。现阶段,部分产业数字化还是离散的“单点”,“单点智能”存在抗风险能力弱、创新空间窄、规模难提升等问题,同时资金要素流通环节还存在断点。对此,《意见》指出,大力推动智能化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融合,加快区块链在商品溯源、跨境汇款、供应链金融和电子票据等数字化场景应用,推动更多企业“上云上平台”。

        健全支撑新型消费的现代流通体系,不仅要补齐基础设施“硬短板”,更要补上规则标准“软短板”。当前,新型消费发展超出预期,但是部分监管规范相对滞后,对新业态新模式跟进不足、反应迟钝,在客观上限制了迭代创新。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其中海量消费大数据正是宝贵的市场资源。但是在现阶段,一方面缺乏脱密脱敏等数据使用规范,容易出现隐私泄露等不安全事件;另一方面,存在数据壁垒、孤岛等限制,结构化开发整合力度不够。针对这两方面突出问题,《意见》强调,安全有序推进数据商用。在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依法加强信息数据资源服务和监管。这些举措有助于规范发展消费大数据商用市场,使得数据这类新型生产要素活力迸发。

        对于推动新型消费扩面升级而言,《意见》强调,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打造新型消费增长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资源整合有优势的区域消费中心,加强中小型消费城市梯队建设。这一战略举措,有助于引导服务体系健全、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集中当地优势资源全力培育和开拓新科技应用场景,探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突破之策、创新之举,推动新型消费跨越式甚至是颠覆式发展,通过推动区域试点示范,打造出引领未来新型消费时尚与潮流的消费新高地,为全国范围发展新型消费提供可供推广复制的经验;有助于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在“十四五”末期,培育形成相当数量的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推动互联网+服务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全国得到普及并趋于成熟,全面增强新型消费对扩内需和稳就业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许。

        (作者:郭丽岩,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主任、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