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本是贝鲁特自己的工作,素不相识的你们却帮我们做了那么多,很感谢你们!”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许多市民提起中国维和军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两个多月前,贝鲁特港口区发生的剧烈爆炸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严重灾难——至少190人死亡,6500多人受伤,大量建筑物倒塌损坏,近30万人无家可归。自9月30日起,作为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援助力量的一部分,中国第19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部分官兵开始执行贝鲁特港口区爆炸后的清理重建援助任务。联黎部队此次任务主要是清理贝鲁特港爆炸废墟,回收物资,修缮加固受损的外交部大楼等。
在中国与其他多国维和部队的共同努力下,贝鲁特这座被爆炸阴霾笼罩了60多天的城市,正在世人见证下逐步重现光明。截至10月17日,中国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官兵援助贝鲁特港灾后重建任务完成度已超过总体计划的80%。在这期间,中国援助分遣队原定任务点贝鲁特市区古拉玛街道的废墟清理、文物遗迹搜寻、可用物资回收和遗迹加固保护等任务已全部完成,临时新增的两条街道废墟清理和文物遗迹搜寻也已完工,贝鲁特港10号区域废墟清理、可用物资回收、钢架拆除、建筑垃圾转运4项任务全部结束。目前,还剩下黎巴嫩外交部大楼和贝鲁特港口6号、9号区域的钢架切除、建筑垃圾清理转运以及修缮加固等任务未完成。
在贝鲁特港执行任务,官兵和机械都会面对很多风险,倒塌钢架碎块随时会掉落,废墟下埋了很多危险品,此外还有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维和官兵在工作任务量大、危险性高的情况下,始终坚持高标准、高效率,受到了贝鲁特民众的高度认可和赞许。
贝鲁特市区古拉玛街道沿街一栋有1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在大爆炸中遭受严重破坏,爆炸冲击波把它从房顶到地面垂直切成两半,一半尚颤颤巍巍地立着,另一半则全部倒塌并掩埋了通行的公路。在被倒塌建筑掩埋的街道废墟下,藏着具有150多年历史的珊瑚岩、黑古砖等古迹文物、金银首饰和锅碗瓢盆等物品,现场空间狭小,机械难以进入,且随时可能有掉落物,街道不长但清理难度不小。附近市民迫切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这条公路的畅通,他们多次找到中国维和官兵,提出加速抢通的请求。
市区作业组组长王虎年表示,为了防止文物受到二次破坏,大部分搜寻清理工作需要徒手完成,不能直接用机械作业,要想加快速度,单纯依靠人工作业很难做到。为保证进度,王虎年同混编作业的法国维和分队、黎巴嫩政府及政府军代表、文物保护单位等多方进行协商,经详细评估考察,提出机械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作业。经过多方合作,从受领任务进入作业区到任务结束,仅仅用了4天时间,这条封堵了60多天的街道重新恢复了通行。当街道抢通那一刻,市民哈劳特和他的邻居们朝着中国维和官兵竖起大拇指激动地喊着:“中国,好样的!”哈劳特亲眼见证了中国维和官兵为这座城市复苏所做的努力,他感激地说:“都两个多月了,这条因为大爆炸被掩埋的街道依旧是一片废墟,直到中国维和军人的到来才得以改变,我谨代表个人向你们表达崇高的谢意和敬意。”
在街道清理任务完成后,中国维和军人还积极协助当地居民开展转运家具、加固房屋、修理窗户、完善防雨措施等灾后重建工作,许多贝鲁特民众感叹:“我们会记住你们的帮助。中国,我爱你。”
目前,贝鲁特港灾后重建援助任务已接近尾声。谈起执行这次任务的感受,切割作业组四级军士长杨兴树说:“虽然每天都很疲惫,皮肤晒黑了许多,手脚也增添了不少伤疤,但看着这座城市在我们的努力下逐渐恢复生机,看到当地市民对我们感激的笑容,听到他们喊出‘中国真棒’‘中国真好’,我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本报特拉维夫10月21日电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王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