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后疫情时代,推动构建清洁美丽世界

    作者:郑古蕊 梁启东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3日 12版)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9月30日,习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四点建议。

    抗击疫情 为绿色发展加速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和蔓延,给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家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界缺乏敬畏和对生态平衡的肆意破坏。在地球这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中,每一个物种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生态位和生存法则,其功用和价值是任何其他物种不能替代的。也就是说,每个物种都有着各自的生存边界,不容侵犯。而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中,缺少对自然界的敬畏精神,不断强占、挑战着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从而给自身带来了不可预估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强调:“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如果全人类能够提升对大自然的敬畏,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人类绿色发展的步伐。

        一直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并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共识。中国始终提倡要树立尊崇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不仅将绿色低碳发展视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尽的国际义务,更将其作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国责任和担当,对推动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低碳转型 彰显绿色发展决心

        2020年是中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5周年。基于“两山论”的发展理念,中国在污染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节能减排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2019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约18.2%和48.1%,已超过对外承诺的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比2005年提升7.9个百分点,也已超过对外承诺的2020年提高到15%左右的目标。“两山论”表达了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和决心,这一理念走进了联合国并传向世界,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遵循。

        中国向世界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达到峰值到实现碳中和,发达国家过渡期有六七十年时间,中国计划只用30年时间。这是中国向世界传递绿色发展理念的铿锵之音,彰显了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信心与希望,同时也勾画出中国低碳发展的未来之路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中国将坚定走好低碳发展道路,一步步实现绿色发展繁荣。

    绿色发展 推动经济“绿色复苏”

        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仍在继续。截至目前,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超过3710万例,累计死亡超过107万例。全球经济复苏的需求尤为迫切,世界各国也都面临着由疫情引发的经济、金融、环境保护等各领域的深刻变革。疫情严重影响了世界,但疫情的冲击不能改变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基本面,绿色发展仍将是扭转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手段,理应成为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治理的重中之重。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全球更要注重绿色低碳转型,以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的“绿色复苏”。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呼吁,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国的行动已为世界作出典范,积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等,并提出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中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绿色复苏”,为破解世界经济发展难题提供了良方,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新动能。

    命运与共 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秉持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各国人民一同维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是固守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还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治理,这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现实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应对能力不等,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应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国要摒弃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树立合作、互惠、共赢的理念,通过各国自主贡献和国际合作提高对《巴黎协定》的支持力度,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作者:郑古蕊 梁启东,分别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