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保护工程持续推进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1日 04版)

        国庆期间,来自敦煌研究院和西北大学、兰州大学的十多位专家放弃休假,在内蒙古阿尔寨石窟进行阿尔寨石窟保护修复工作。目前,阿尔寨石窟壁画修复取得阶段进展,已完成10座石窟的壁画修复保护,共修复壁画面积250.63平方米。不过,相对于2000平方米亟待修复保护的壁画来说,仍然任重道远。

    珍贵壁画蕴含草原佛教“密码”

        被学术界称为“草原敦煌”的阿尔寨石窟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境内,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坐落在低缓丘陵地貌中一座孤立突起的平顶红砂岩小山上,俗称“百眼窑”。2003年3月,阿尔寨石窟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寺所在山体的平面略呈凸字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70至90米,向北延伸出一条长约70米的狭长山嘴。据专家学者研究考证,阿尔寨石窟寺始凿于北魏中期,明末清初停止开凿和佛事活动。

        据介绍,截至目前,阿尔寨石窟遗址共发现65座石窟、22座浮雕石塔、6座建筑遗址。如今保存比较完整的石窟有43座,窟内保存近千幅、2000多平方米的珍贵壁画。这些壁画题材宽泛,其中以反映藏传佛教(密宗)方面的内容为主,标志着西夏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并成为元朝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此外还有大量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世俗壁画,反映了元代民族融合、和睦相处的盛世景象。尤以“成吉思汗与夫人及四子受祭图”“各族僧众礼佛图”等最为珍贵。

        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蒙古族历史博物馆馆长杨勇介绍,阿尔寨石窟记录了中国北方的一段历史,它是中国北方各族人民在广袤草原上留下的重要文化遗迹,是草原游牧民族文化艺术与宗教艺术的交融碰撞,是藏传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完美融合。阿尔寨石窟内还保存着大量回鹘蒙古文、梵文和藏文榜题,这些榜题的内容多为赞美诗,用竹笔书写于佛像的两侧和上方,苍劲古朴,是世界上保存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一处遗址。阿尔寨石窟是研究蒙古民族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无可替代的珍贵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宗教、文化和艺术价值。

    石窟曾面临消失的危险

        历经1600多年风霜雪雨,阿尔寨石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与其他石窟寺相比,它是在辽阔的草原上凸起的一个山包上,坯砂岩山体的结构也脆弱,容易遭到风化。特别是在地处干旱风大的西北地区,山体逐年变小变矮;壁画面临不断起甲、脱落、发霉、变色、空鼓、酥碱等病害侵扰。早在2003年,文物专家和媒体就呼吁抢救阿尔寨石窟,不然就会消亡。但当时由于经费不足,保护工程断断续续。

        “阿尔寨石窟遗址需持续保护和修复,否则面临消失的危险。”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阿尔寨石窟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乌日嘎朝鲁介绍,对阿尔寨石窟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必须资金充足,尤其是后续资金要跟得上。

        为抢救和保护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建工学院合作编制完成了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邀请敦煌研究院编制《阿尔寨石窟壁画保护方案》,并于2018年9月开始组织实施壁画保护工程。阿尔寨石窟遗址岩体加固和安全防范工程先后进行了三期,目前评估已经结束,开始实施整体保护和综合利用工程。修复壁画属于整体保护工程。

    “最小介入、最大兼容”

        阿尔寨石窟的壁画不仅内容丰富,技法也非常精湛。画幅布局生动多变,形式多样,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既有佛的慈善,又有护法金刚的威猛,既有大成就者的超凡脱俗,又有英雄人物的不凡气度。石窟壁画多采用绿、黑、白、红等诸色矿物质颜料绘制,同时大量应用了体现蒙古民族本土风格的蓝和绿,线条简洁明快、瑰丽多彩。

        阿尔寨石窟壁画修复服务采购项目现场负责人孙军永介绍,他们首先对第32窟壁画进行现状调查,拍摄壁画修复前照片并绘制现状图。然后开始对第32窟壁画的病害进行修复。在修复过程中,修复人员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介入、最大兼容”的原则,按照病害类型、特征及严重程度分步进行。

        据了解,2018年鄂托克旗政府委托敦煌研究院启动阿尔寨石窟壁画保护工程,目前已完成10座石窟的壁画修复保护。

        随着考古、历史、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等各学科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阿尔寨石窟,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宝库将继续为人们提供更多、更细致的信息。

        (本报记者 高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