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8日 星期三

    绿水青山有价值,择水而栖有收入,古城文化有底蕴,江苏南京高淳区探索出——

    慢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高雅晶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8日 10版)

        雨天来到高淳,淅淅沥沥的雨点顺着灰瓦淌下,青石板路也变得油光锃亮。若有雅兴撑一把油纸伞,行走在悠长的小巷回廊,听雨滴打在青翠竹林上的沙沙声,千年的历史沉淀仿佛一下子在空气中蔓延开来。这是一个真正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

        江苏南京高淳区是中国慢城理念的引领者。2017年起,高淳凭借“三山两水五分田”的自然黄金比例,勾勒出以东部“山慢城”、西部“水慢城”、中部“文慢城”为核心的“大慢城”全域旅游版图,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绿色指标守护一座城

        “去年浙江丽水出了中国第一份村级GEP核算报告,为我们很好地打了样。”近日,作为高淳区首批GEP核算评估试点镇街的砖墙镇、东坝街道的乡镇干部们先后组团带队前往丽水学习优秀经验,交流试点工作成果,彼此间比学赶超的劲头愈发充足。

        今年,在高淳东坝街道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民头回听说村里的山、水、林、田甚至空气都有价——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壤都拥有了“价格标签”。这源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生态系统生态总值(GEP)核算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东坝街道GEP约为77.7亿元。

        GEP是什么?通俗地说,GEP就是用一个清晰的数字,告诉人们绿水青山到底值多少钱,为的是通过“无价”到“有价”的转换,帮助人们树立“资源有限、环境有价”的观念。

        据高淳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高淳区,如果沿用GDP核算体系,政府多年在生态建设上的投入有些不划算,但如果增加从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等方面对高淳区进行科学系统量化评估,通过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GDP、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的工作体系,将GEP不降低作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保证GDP、GEP双增长,便可推动政府逐渐摆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偏好。

    碧水清波滋养一方人

        “漫漫细雨浑如秋,不数蜃氛海畔楼。”每当细雨霏霏、烟横湖面,固城湖就显得浩渺一片,夜晚荇蕖的清香仿佛借着湖上渔火幽幽飘来,恍若一幅流动的水墨风景画。

        湖泊的美丽、浸润,让城市愈加灵动,河流的通达、滋养也让城市更富生机。高淳不仅是生态资源的富集区,也是特色经济的富民区。与阳澄湖、洪泽湖、太湖、长荡湖、滆湖等比起来,高淳固城湖青松蟹算是个后来者,可近几年后来居上,在江南蟹市上成了知名度上升最快、整体规模超38亿元的品牌蟹。

        固城湖螃蟹年年供不应求,交易覆盖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并直接出口,螃蟹产业惠及10多万农民,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额达3072元。

        居水者善构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指引下,当下高淳的“水”已经成了“流金淌银”的产业链。“这连片的两万亩水塘里养的不是螃蟹,而是绿油油的水草。”走进高淳桠溪村,村民向记者介绍,得益于迅速发展的蟹经济,水草种养户赚得盆满钵满,如今的年销量已达上亿元。此外,当地居民还发展出螺蛳养殖、小鱼等饲料加工、渔网加工、生物科技、冷冻、运输物流、餐饮等10多个上下游行业的产业链,同样实现了增收致富。

        择水而栖,靠水吃水。“水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说明好风景与新经济要做到比翼齐飞,离不开用好生态这把钥匙,在观念和方式上打开通往发展新境界的大门。

    驻足细品留下一份传承

        “没有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高淳的乡村很美,但仅仅美起来还不够,要真正让乡村活起来、富起来、可持续发展起来,首先就要让村里的人“旺起来”。

        “走马观花式的‘串烧游’,无法带给游客深刻的文化感受,也很难引起游客的重游意愿。”小茅山脚村一家民宿的老板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将放松之旅与文化相结合。

        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慢城”,也难有“文慢城”。“文慢城”的魅力终要靠文化传承打基础,通过文化创新拓内涵、提人气。慢慢耕耘这座“慢城”背后的文化底蕴,让人们真正停下脚步感受“慢”的最初内涵。

        高淳,是一座慢城,也是一座古城。境内6300年前的薛城古人类遗址、2500年前的春秋古固城遗址以及金陵第一古街等大批名胜古迹保存完好。跳五猖、大马灯、打水浒等25个市级以上非遗艺术流光溢彩……回溯历史,高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熠熠生辉,审视当下,让它生辉的已远不止这些。

        位于高淳漆桥街道高岗村,一座有着大片落地玻璃和木质元素点缀的两层楼建筑别具特色,这是江苏省第一家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该工作站原是村民闲置且损坏严重的房屋,通过改造成了具备办公、培训、会议、展览等综合性功能的空间。

        “前期街道共征用了类似的村民闲置房屋20栋,统一交由清华大学师生设计,再整体施工打造。”负责工作站运营的南京市高淳区建设发展集团总经理田密说:“除了支付固定的租金之外,我们也陆续吸引了二三十名村里及周边村民前来打工。”创新的校地合作模式不仅能成为师生假期实践的现场教室,为当地村民增加了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也对提高村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自2018年12月清华大学与高淳区政府签约以来,已有58人次1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学生在高岗村开展了四批次的实践活动。此外,众多清华师生在非实践期间,提供远程教育、咨询等服务,切实推动实践成果落地,吸引更多的人来高岗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长效实施。高淳区与清华大学形成共识,未来将重点打造“两基地、两中心”,开发建设以高岗耕象和清华读意为主题的耕读公社项目,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九六级校友为主要力量,引入著名高校、实力科研院所、知名旅游开发企业,共同在高岗村开展更大规模、更具创新、更具前瞻性和推广性的尝试与探索,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高淳样板”。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高雅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