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手记】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十分及时,也十分必要。中医药振兴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中医药既是中国传统治病救人的医药学思想和技术,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其思想观念和实践方法都蕴含着深刻的中国哲学智慧。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所言:“中医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整体关联、动态平衡、顺应自然、中和为用、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等理念为内核,从整体生命观出发构建起一整套有关摄生、持生、达生、养生、强生、尊生、贵生等等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用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传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不但可以为振兴中医中药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国家提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这是我国传统医药焕发青春的机遇,也是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机遇。希望有关部门抓住机遇,出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具体政策措施,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特别要支持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以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尽快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相关课程里加入中医药文化的教学内容,并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要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和价值,以科学认知破除对中医药的认识误区。要把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与中医药专门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使新一代中医药人才真正理解并掌握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把“仁心仁术”作为其职业成长的基本功和职业操守。
(作者:杜卫,系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