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部现当代文学作品,能像《创业史》一样,引起半个多世纪绵绵不绝的回响。文坛争阅《创业史》,春风到处说柳青。柳青已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柳青是人民的作家,是共和国最早自觉地、全身心讲述中国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故事、讲述中国人民故事的杰出代表,是将个人的艺术雄心与艺术家的使命担当完美融合的杰出代表,是以令人震惊的方式探求文学创作规律与文以载道相映成趣的杰出代表,是人格魅力与文学魅力相得益彰的杰出代表。他的身上,集纳了作家和艺术家绝大多数的优秀品质。他的作品,涵盖了一个国家的沧桑巨变和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真正做到了马克思所说的“美学与历史的统一”。
想象着60年前,柳青在皇甫村创作的情景。悠悠终南山,莽莽神禾塬。无数个夜晚,在虫鸣狗吠声中,在昏暗的灯光下,柳青把他烂熟的故事情节,把他倾注了浓浓情意的主人公们,从他脑海里,从他心中请出来,请到稿纸上,跟他们拉话。稿纸那么粗糙,方格如此逼仄,但柳青头顶苍天,脚踏厚土,他在人民之间,和人民一道前进,他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笔下有情。
今天,我们学习柳青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为人和为文的高度自律。他始终认为:“要想塑造英雄,首先要塑造自己,要写英雄,首先要学习英雄。我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今天,我们学习柳青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他说:“杰出的作家和诗人是一定历史时期先进时代精神的反映者,是最大多数群众革命感情的表现者”。
今天,我们学习柳青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对人民群众真诚的无私的爱和不计回报的付出。《创业史》第一部的稿费16065元,他全部捐给了公社。
今天,我们学习柳青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展示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的文学志向和艺术担当,他以“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的胸怀和气度,以“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的眼光和抱负,对当时中国农村社会变革,作整体性关注、整体性介入、整体性呈现。
今天,我们学习柳青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柳青的案头放满了中外经典作品,他既海纳百川,又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柳青是陕西的,更是中国的;柳青标注了陕西文学的高度,更是标注了中国文学的高度。
(作者:邓凯,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