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以智库力量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自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的声音

    作者:本报记者 张春雷 唐一歌 陈怡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8日 04版)

        冬日的北京,天寒地冻。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外,积雪未融;而会议中心内,一场场精彩的发言,让人如沐春风。

        国际舆论战日益激烈,中国智库该如何作为?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中国智库又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12月17日,在这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社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国家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网、《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社承办的“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上,百余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谈智库责任,分享智库成果,为中国智库的成长和发展划策设谋。

    以智库之力助推国际关系新秩序形成

        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适应国际局势变化、应对大国挑战,少不了智库的作用。如何以智库的力量,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论坛上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

        “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全球形势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但是中国智库的国际话语权与议题设置能力仍有待提升,时代迫切要求中国智库能够深刻认识新型全球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规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认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智库需要回应中国如何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问题,不断提出具有引领意义的世界性命题,才能有效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指出,应以智库推动形成对中国方案的普遍认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奠定基础。“中国的发展为全球发展转型提供了新动力,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新方案,也为减贫、创新、变革等提供了新视角。但是,要想在世界上形成对中国方案的普遍认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政认为,面对挑战,需要智库贡献更多的高质量产品,充分发挥外交中“第二轨道”的独特作用,以智库之力助推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形成。

        “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和信心。在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有理由、有条件把现实存在的发展优势更好地转变为话语自信和话语优势,而其核心和关键就在于确立一种能够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制度话语。”《中国日报》总编辑周树春表示,有效地把这种世所公认的治理效能及其背后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话语,以此增强国际话语权,是媒体和智库的共同责任。

    以智库研究提升国家软实力

        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近年来,中国智库建设得到了充分认同和高度重视。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到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一直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下蓬勃生长。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伐谋’,就是智库的对外功能。”张政表示,智库可以通过深入、持续而高效的研究,为中国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为塑造中国国际形象发挥智囊作用,为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供软实力支撑。

        提升国家软实力,离不开“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指出,要想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自己的话语体系。没有话语体系的引导和支撑,故事可能就“跑调”了,或者会出现“杂音”。“话语体系是思想和理论体系的外在表达。今天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应该有足够的雄心和决心去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而话语体系的建立,需要发达的经济、强大的国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作支撑,也需要分布合理、布局完整的媒体和一大批高质量的智库。”

        “智库必须把讲好中国故事寓于灵活多样的人文交流当中,既讲舆论斗争,也要讲交流、对话与合作。”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认为,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展现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智库之间面对面沟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们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开放性、互鉴性,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终极目标,深入浅出地把中国的扶贫攻坚、环境治理、反腐倡廉、民主法治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大道理、大事情说清、说透。”于洪君说。

        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则指出,面对今天的国际局势,中国智库需要担负起历史责任,继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国与国之间合则两立、斗则俱伤的道理。“这需要智库研究人员了解中国国情,也要了解中国文化和对象国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和而不同的精神克服文化隔阂,打通沟通渠道,用对方听得进、听得懂的方式进行交流。”

    以智库声音回答“时代之问”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背景下,人类将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探讨。

        刘伟认为,对所处时代,中国智库要有想象力。面对时代问题、世界问题,我们不能以旁观者的视角去品头论足,而是要积极应对。中国智库要拿出所处时代的勇气和魄力,去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以话语自主,把握中国方案的主动权。“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智库需要回应关于中国如何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问题,不断提出具有引领意义的世界命题,才能有效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刘伟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回答好时代之问,离不开加强智库自身建设,离不开增强智库的生命力、话语权。

        国家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认为,要建设国际一流智库,让中国思想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席之地,就要求我们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现实力,在交流、合作与竞争中体现我们的思辨力、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智库理论与实践》主编刘细文认为,中国智库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就要走专业化道路,突出智库的思想;要聚焦主题领域,突出咨询目标;要创新智库的发展方法、丰富基础数据的准备;要综合多学科的发展,传播科技创新思想。

        于洪君表示,开展对外交流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打造通过智库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的新机制,需要处理好对外传播与国家文化外交乃至国家总体外交的关系问题,处理好对外传播中的价值观因素和意识形态问题,需要提高对外传播工作质量与加强制度自身建设的相互统一问题,需要克服口号式、教条式、灌输式思维积弊问题。

        17日下午,在“中美博弈与智库责任”“新时代的中国智库国际话语权”“大变局下的机制改革与智库国际化”三个分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的中美智库关系”“国际舆论战与中国智库责任”“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智库思想对外传播”“机制创新与智库国际化建设”“地方智库与国际发声”等话题展开研讨。专家们认为,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智库界和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与时代同步伐,与世界同步调,努力回答好时代之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

        (本报记者 张春雷 唐一歌 陈怡)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