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

    传承、重视、发展民间文化

    作者:侯仰军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7日 11版)

        民间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首先,民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根基与土壤。比如,民间文学滋养哺育了文学,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素材和人物原型,没有民间的土壤,文学恐怕很难达到一定高度。其次,民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传承的动力与支撑。再次,民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固守不变的,而是在不断推陈出新中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民间智慧。

        民间文化在传承中华民族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方面具有独到作用。民间文化在保留文化内核方面非常稳定,但相对于精英文化,它又具有生活性、民间性的特点,使其在将中国传统美德、中国人文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方面具有独到作用。生活性意味着民间文化是实践的,接地气,不生硬,可以对民众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民间性意味着民间文化是大众的文化、人民的文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比如《孝经》这本书,过去各个朝代的文人学士都有相关研究,但是它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反而不如讲孝道的民间小故事。

        要重视、发展民间文化,充分发挥民间文化在国家民族团结、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作用。比如中国有1700多个节日,多具有尊族、孝亲、爱家、爱国的内涵,能起到弘扬家国情怀、维系国家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在文化自信方面,神话、传说都包含着民族精神,过去影响了一代代人,给我们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亟待挖掘弘扬。比如,今天香港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香港一些人在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方面没有形成文化自信,没有实现精神自立。可见,发展民间文化、壮大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有必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构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这对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仰军,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