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7版: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 吉林篇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2日 星期四

    文化的眸子 吉林的样子

    作者:鲍盛华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2日 07版)

        【名家看吉林】

        1673年,清王朝建吉林城,满语名“吉林乌拉”,《吉林通志》载“吉林谓沿,乌拉谓江”,“吉林乌拉”即“沿江的城池”。“城池”前一旦加了“沿江”的定语,让这名字便多了几分景致和诗意。新中国成立后,沿用“吉林”二字,称吉林省,将那景致和诗意扩充到全域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江是松花江,江从长白山发源而来,所以吉林大地也称白山松水之间。

        因地处塞北,古代的吉林一度是中原人士望而生畏的苦寒之地,文化更是荒漠。然而,新中国成立的70年来,吉林的文化却迅速发展,令人欣喜,白山松水之间,文化的意蕴浓厚,文化的花朵盛开。

        今年8月初,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公示,在全国73件作品中,吉林占了4部。入选的谢华良的儿童文学作品《陈土豆的红灯笼》、歌曲《时代号子》等文艺作品增加着吉林文化的浓度。

        这个夏天,人们走进在全国排名前列的吉林省博物院,走进宽敞明亮的吉林省图书馆,走进代表着吉林文化符号的长影旧址博物馆,走进重新命名后的“新红旗大街”“新红旗广场”,体验考古文化、阅读文化、电影文化、汽车文化。焕然一新的吉林面貌增加着吉林文化的亮度。

        党的十九大之后,吉林卫视开办《好好学习》专栏,以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宗旨,以寓教于乐的活泼方式,把“有意义”的理论做得“有意思”起来。而在各高校,旨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马工程”蓬勃开展。它们用自己的努力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增加着吉林文化的纯度。

        走在长春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公共汽车站等车的人自觉排起的长队。有人问路,总会有热心的人详细地指点。有人说,吉林人性格温和;有人说,吉林人做事扎实。这也许就是一种涵养。吉林人的性格为吉林文化增加着温度。

        2019年4月份,吉林省文联和作协双换帅,70后的陈耀辉和金仁顺分别任文联和作协主席,这在全国并不多见。而此前,年轻的吉林籍作曲家王丹红,受感于家乡的浓厚文化氛围,为吉林省交响乐团创作民族管弦乐《高粱红了》,彰显东北黑土地的质朴内涵。由长影乐团负责的交响音乐会在今年夏天的每个周末奏响,高雅音乐成为普通老百姓的精神食粮。广阔的视野极大地增加了吉林文化的锐度。

        以吉剧《桃李梅》、京剧《杨靖宇》、话剧《南门客栈》为代表的舞台艺术的精彩,以电视剧《我们村里的人》为代表的“吉林电视剧现象”的延续,以吉林市歌舞团为代表的演出市场的全国化拓展,都让吉林越来越与众不同。吉林人用多种类、多视角的表达增加着吉林文化的宽度。

        文化就应该有浓度、有亮度、有纯度、有温度、有锐度、有宽度,就像一个人的眼睛,有了这些元素才会变得美丽。而那炯炯有神的文化的眸子,正是吉林的样子。

        (作者:鲍盛华,系长影集团副总经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