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我国力争3到5年实现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

    作者: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6日 08版)

        近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力争用3到5年时间,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免费观看两次优秀影片。同时,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和美好事物,正确看待影视从业人员,不盲目追星。

        截至2017年,我国已成为电影银幕总数最多的国家,并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但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条件保障不完善、活动开展不经常、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影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

        《指导意见》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宣传部门加强对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指导,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使观看优秀影片成为每名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免费观看两次优秀影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当前的中小学生生活在互联网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影视作品通过有声画面和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全方位感观,满足了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而优秀影视作品因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显著特点,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及人文素养,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

        北京市海淀区前进小学毗邻北影社区和北京电影学院,相当部分学生家长直接或间接在影视行业工作。每月组织一次集体观影活动,每周上一节电影欣赏课,将学科教学、学校主题教育活动与电影课程相结合,是前进小学的特色做法。

        《指导意见》提出,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必须遵循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统筹影视教育资源,强化观影条件保障,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展影视教育活动,让中小学生在影视教育中感受世界、开阔视野、体验情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要从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知识见识上下足功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需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影视作品都适合中小学生观看,即使是优秀影视作品,其中也可能存在个别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和情节,对此,教师需予以引导。他建议,小学阶段可配合语文学科教学播放《小兵张嘎》《英雄小八路》等影片,中学阶段可配合历史学科教学播放《血战台儿庄》《开天辟地》等影片。

        据了解,教育部将会同中宣部每年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做好优秀影片的评选、推荐和促进发行等工作。此外,还将指导各地积极利用优秀影片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

        2018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中学媒介素养班拍摄微电影作品《田野新希望》,围绕“定点扶贫”主题,讲述三十中的一名学生通过电商渠道为村民解决农产品滞销的窘境,为他们打开新型销路的故事,获得好评。

        “开展影视教育,尤为重要的是让中小学生能够在看电影、评电影、拍电影、演电影中收获体会和成长”,方中雄表示,中小学校要通过电影赏析、电影评论、电影表演等,营造浓厚的校园影视文化氛围。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建电影社团或兴趣小组。要结合实际情况,配备专(兼)职指导教师。还要邀请影视教育专家,通过开设电影主题讲座等形式,讲授电影知识,传播电影文化。

        重视影视教育并不是多看几场电影。《指导意见》主张构建看电影、评电影、拍电影、演电影等有机结合的影视教育活动体系。在实践中,这几种活动可以相辅相成。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刘长海看来,随着影视教育深入开展,学校要不断提升教师组织开展影视教育的能力,做好影视赏评和创编的引导者。学校也可以根据本校教育工作需要,创建反映工作特色、有益学生成长的校园微电影资源库,将微电影创编与德育特色创建、办学品质提升等工作有机融合起来。

        (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