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撷英】
经过专家学者与美术家们的共同努力,大型美术文献影像记录工程“岁月丹青”的后30集已于今年制作完成,预计于12月26日正式与观众见面。
“近几年来,中国国家画院一直致力于当代美术名家档案的挖掘和整理。其中,‘岁月丹青’大型专题片将90余位70岁以上的老一辈美术家的艺术人生进行了集中呈现,抢救性地收集拍摄了很多珍贵的文献、图片和视频资料,集中展示了美术大家的风采;‘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展览则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画家们的创作面貌,为观众展现了当下中国美术的发展新象。”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说。自2010年至今,在中国国家画院的推动下,多个系列活动的举办共同构筑起完整而庞大的老中青画家阵容。画家们或通过视频、影像等媒介传播艺术理念,讲述艺术故事,或通过展览相互对话,碰撞艺术火花。系列活动反映了中国国家画院通过自己的视角,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当代中国画坛名家的价值判断,也使广大观众对当下中国美术的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反响强烈,影响深远。
“抢救”时代艺术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力群、黄永玉、孙其峰、贺友直、陈天然、方成……老一辈艺术家以复兴中华文化艺术为己任,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吸收西方的艺术营养,萃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迸发出惊人的艺术创造力,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杰作。他们倾尽毕生心血,为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构建了框架,指明了方向。在他们的影响下,中国画坛风起云涌,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段历史是珍贵的,而记录这些熠熠生辉的丹青岁月更是迫在眉睫、意义非凡。
“‘岁月丹青’系列影像记录工程是名副其实的‘抢救系列’。参与拍摄的老一辈艺术家在该工程接近尾声时,已有20多位相继离世。”据杨晓阳介绍,与新中国一起成长、成熟起来的美术家们,如今大都年逾古稀,有的已届耄耋之年,他们的人生体悟和艺术经验是我们这个时代珍贵的艺术财富,将他们的艺术资料和艺术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并推向大众,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中国国家画院的文化使命与责任。
据了解,自2010年启动的“岁月丹青”工程已于2015年推出上部,共60集,囊括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公共艺术、漫画、书法和美术理论在内的几乎所有艺术门类。该纪录片由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央新影集团合拍,制作分为两大步骤。首先是收集艺术家的相关图片、文字和实物等资料,并拍摄影像。这些文献将永久保存在中国国家画院影像文献资料库,成为中国美术的珍贵史料,供今后研究之用。第二步是从海量收集的视频素材中截取精彩片段,制作成完整的纪录片,在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播出,最后制作成音像出版物,面向全国发行。“岁月丹青”工程注重学术性和观赏性的结合,对美术家的师承交友、风格流变,以及美术史沿革、美术专业知识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美术影像资料,同时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艺术殿堂的大门。
在拍摄过程中,许多老一辈艺术家年事已高,紧张的拍摄任务对他们而言并不轻松,但当他们了解到这部片子的重要意义时,都竭尽全力支持这一美术工程。不少艺术家在健康状况欠佳的情况下,仍积极配合采访和拍摄,并提供了很多之前从未公开的文字及图片信息。版画家力群在完成拍摄后不久去世,欣慰的是,摄制组记录下了他的艺术人生中的最后旅程,使他的艺术和生命得以在影像中永存。
之后,中国国家画院还将在“岁月丹青”工程庞大的资料库中挑选、截取艺术家们的访谈素材,制作“口述新中国美术70年”系列纪录片,力求通过艺术家讲述、历史影像呈现的方式,展现中国美术发展至今的恢宏图卷。
积蓄中国美术新力量
尊重历史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近日,“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广东省国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展览中,15位美术家的90余幅精品力作风格多元、个性张扬,从中我们得以窥见当下广东画家的艺术尝试和对于所处时代的思考。许多作品在为观众带来审美体验的同时,让人感受到广东美术创作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散发的阵阵馨香。
“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继“岁月丹青”工程之后推出的又一大梳理性工程,对全国范围内1949年以后出生的中国画名家进行展示和推出,研究他们的艺术成就,肯定他们的艺术价值,为弘扬当代美术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塑造时代经典作出积极贡献。
该系列展的最大看点在于“地域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氛围对于人的个性形成和塑造几乎是一种源头般的力量,这也为历届参展画家的作品打上了深深的地域印记。方楚雄的《巨龙》雄浑有力,邹明的《烟雨江南》朦胧婉约,罗寒蕾的《蓝精灵》纯真质朴,三位广东画家的作品风格迥异,个性鲜明,但都在笔墨交错间充溢着南方独有的细腻、温润之感。回看之前的展览,我们能够品尝重庆画家作品中的辛辣味觉,触摸甘肃画家作品中的苍茫旷达,沐浴青海画家作品中的高原新风,体味山东画家作品中的粗犷放逸……“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展览一路走来,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汇集了祖国大地斑斓的人文色彩,也为中国当代美术的延绵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选拔优秀的艺术新人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杨晓阳表示,该系列展的评选不看作者身份,只看作品的艺术高度和学术价值。在选拔时,还出现了知名画家没有入选,但其学生入选的情况。在这样的选拔机制下,不少地方的美术新生力量“后队变前队”,美术人才得到重视,好的作品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展览中丰富多元的作品面貌也体现了中国画坛的包容性和创新精神。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给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传统艺术的重视更是给了中国美术家极大的鼓舞。如何体现中国美术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精神,使其走出国门,介入乃至影响世界美术的发展,还有很多需要破解的难题。今天的梳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价值和意义也必将是历史性与开创性的。中国国家画院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在推出画坛领军人物、彰显时代精神的同时,为中国美术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激发新一代美术家的创作热情,使他们努力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技能,在浩瀚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能量,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本报记者 荣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