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紫薇花开

    作者:赵纯利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6日 16版)

        荷花紫薇图轴 石涛/绘

        “天上紫微星,地上紫薇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紫”为高贵之色,例如“紫”气东来是吉祥的征兆,明清皇家宫殿被称为紫禁城。紫薇不仅名字中有“紫”,还与紫微谐音,在历朝历代被视为吉祥之花,长寿之树,代表着尊贵与安康,受到人们喜爱。

        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隐居隆中的三顾堂庭院中就栽植了紫薇。东晋《拾遗记》中载:元熙元年,晋恭帝司马德文下诏令宫苑在内及民间园圃遍植紫薇,以解“荧惑犯紫微”之凶兆。至唐宋年间,紫薇盛行。《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中书省易名“紫微省”,中书令称“紫微令”。易名后,与“紫微”音同形近的紫薇树就被移植到皇宫中了。长安城中宫苑、官邸栽植紫薇蔚然成风,官至中书舍人的韩偓有诗云“职在内庭宫阙下,厅前皆种紫薇花”,紫薇花逐渐有了“官样花”“紫绶花”的别名。宋代承唐之风,在都城开封广种紫薇,诗人梅尧臣在《次韵景彝阁后紫薇花盛开》中写道“禁中五月紫薇树,阁后近闻都著花。薄薄嫩肤搔鸟爪,离离碎叶剪晨霞”。白居易、杨万里、杜牧、李商隐、欧阳修等等唐宋时期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许多歌颂紫薇的佳作,不胜枚举。

        紫薇原产于中国,是中国的传统花卉,花期长达一百多天,正好又开在“绿肥红瘦”之后的夏秋季,不畏酷暑,一枝独秀,花开似火,绮丽动人。“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紫薇又得名“满堂红”“百日红”。世界第一部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是宋代花谱类著作集大成者,其中将紫薇誉为“花之圣”。《广群芳谱》赞美紫薇花“每微风至,夭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

        紫薇的生命力顽强,寿命极长,可达数百至上千年。这也是它能够传承华夏文明、紫薇文化的原因之一吧。树龄达到数百年的紫薇被称作古紫薇,多长于原始森林的悬崖峭壁上,经过风雨雷电、山火灾害的洗礼,形成了它苍劲古朴、筋脉挺露、造型各异的树桩。紫薇被推为植物桩景“十八学士”之首,古紫薇是珍稀不可再生资源,更是一桩难求了。因此其价格快速升温,体现出增值的属性,北京等地开始出现收藏的趋势。

        青岛古紫薇园位于即墨的绿韵苗圃基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古紫薇林。其中树龄最大的一株古紫薇已达一千多年,被当地人称为“古紫薇王”。尽管饱经沧桑,这株古紫薇王在绿韵的呵护下,依然生命力旺盛,威武挺拔,繁花似锦,据说摸一摸都能带来好运。绿韵古紫薇园已有单株多花色古紫薇树桩和大树1000余株,正在申报三项专利和吉尼斯世界纪录,研究成果获得了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秋天的绿韵古紫薇园里云蒸霞蔚,簇锦拥绣,美不胜收。古紫薇树桩仿佛在讲述着传奇动人的故事。人们在慨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又思索回味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赵纯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