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一同学因故未及时上交作业,写文论证“迟交作业的合理性”,没想到授课老师——法律学院副教授马寅翔写了一篇《关于“迟交作业案”的归入法分析》回应,师生之间一来一回的精彩“辩论”走红网络。最终,老师接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他表示之所以如此,是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规则意识,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马老师的处理看上去似乎“顺手偶得”,但“事虽小,理不轻”,当中蕴含的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的理念,值得借鉴。而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融会贯通,应用于现实场景,更是体现了教育者的良苦用心。其实,规则意识与人性化处理之间并非截然对立,在冰冷的原则之上多一些情感的投入,不仅有助将事情处理得合情合理,也更能体现大学的人文底蕴。当然,若处理矛盾的同时还能融入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自然更是有益。如此看来,这场迟交作业引发的师生论文交锋,值得“火一把”。
(原载于新京报评论微信公号 作者:胡欣红 摘编: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