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红色家书】
胸中有信仰,心中有人民,脚下才能有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以革命先辈的家书寄语为重要载体,烙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彰显出更加鲜活的价值。夏明翰烈士的家书就是其中重要代表,他在信中表达出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对真理的坚持、对人民的忠诚,读后令人心潮澎湃。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品悟红色家书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感悟革命先辈的心路情怀,走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党员干部永葆初心的重要途径,也是牢记使命的先决条件,是坚定信念的应有之义,也是勇担重任的必然要求。
“革命事业代代传”
夏明翰烈士虽出身豪绅家庭,但他誓与封建旧思想、旧家庭彻底决裂,违背了祖父意愿毅然决然地接受了新式教育,并于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怀抱着要将旧中国改造为一个灿烂新世界的宏伟抱负,奋不顾身地投身于革命事业。正如他就义前在给妻子郑家钧的信中所写的那样:“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他与其他中国共产党人一样,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为中国探索新的出路,力图改换中国社会面貌,致力于掀开中国历史崭新一页,为此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正是在这种大胆探索、无惧牺牲的精神引领之下,中国共产党的“红船”从浙江嘉兴南湖扬帆起航,担负起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97年的风风雨雨,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革命先辈蕴于家书中的志向心愿已然实现。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辉煌离不开我们党在革命年代历经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牺牲所造就的钢筋铁骨。无论何时,中国共产党人都要秉承革命精神,不能放松和懈怠,要始终满怀大胆探索的理念以及无惧艰辛的勇气,鼓荡雄风,振作精神,初心不改,一往无前,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境界。
“誓将真理传人寰”
“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对妻子忠贞不渝的深厚感情,为真理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化作短短文字,凝结在书信中。纸短情长,字字泣血。坚定的信念在爱情的烘托中越发动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都像夏明翰烈士一样,执着追求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正是依靠这样的理想信念,中国革命才能真正从星星之火燃烧成为荡涤社会一切黑暗的燎原大火。正是靠着这样一批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才真正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党的指导思想,融入党的灵魂血脉。正是这种“誓将真理传人寰”的坚定信仰,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怕风吹浪打,不畏急流险滩,浴血奋斗,百折不挠,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推动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坚定“四个自信”,补足理想信念这一精神上的“钙”。只有增强定力,信仰坚定,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在危难关头做中流砥柱、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够不断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才能在世界舞台上高高飘扬,马克思主义才能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毕生精力献人民”
“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从夏明翰烈士就义前写给大姐的信中,我们感悟到这位革命烈士鲜明的人民立场、深沉的为民情怀。
夏明翰烈士被捕前曾从事过农民运动,也曾投笔从戎参加过革命军,他壮烈的一生为的绝不是一己之私念,一人之安乐,而是所有同胞的幸福和国家民族的复兴,这也正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牺牲后,他的妻子郑家钧在祭夫诗中写道:“赤胆红心交给党,毕生精力献人民。”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种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奉献精神和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出发点和不变的底色,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如今,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组织建设为切入点,贯彻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牢记党的本质和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不惧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砥砺前行。红色家书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优秀品质,将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何虎生,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