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8日 星期六

    甘肃崇信:

    小班化教学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添活力

    作者: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赵玉琴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8日 04版)

        “李老师,这是校长给我的早餐,给您吃!”读小学二年级的王康拿着一根快蔫了的黄瓜,扬着稚嫩的脸说道。“我也曾想去条件好点的县城学校,但这些学生实在太可爱了。”李菁是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野雀小学的一名老师,就是这根快蔫了的黄瓜,让她在这里一待就是8年。

        野雀小学成立于1936年,以前以土坯教室为主,办公教学条件都比较差。“以前有个学生总逃课。”野雀小学校长蔡高扬说,自国家改薄项目实施以来,教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学校盖起了教学楼,配备了实验仪器、体育器材、图书等,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我问他还逃课吗,他说不逃了,学校比家里好多了。”蔡校长说,学生的这一变化不仅仅是因为教学条件变好了,还因为学校实行了小班化教学。

        2012年野雀小学实行小班化教学。崇信县有农村小学53所,324个教学班,教职工372人,学生总数3931人,平均班额12人左右。有46所学校学生人数在百人以下,占到农村学校总数的86.8%,小规模学校已成为崇信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农村学校因生源锐减产生的自然小校小班给办学带来的困窘,提升小规模学校活力,2010年崇信县研制了农村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基本框架,形成了魅力教室、活力课堂、个性课间和轻松课外四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体系,全力提升小规模学校活力。一场以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为核心内容,以回归学生快乐童年为目标的农村教育改革拉开帷幕。

        在实施小班化教学之初,各个学校都遇到相同的问题。如何让教师真正做到与学生互动,如何让家长和学生相信这种模式可以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及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阳光自信的健康心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野雀小学打破以往常规化教学,将教室区角化,分教学区、生活区、娱乐区、读书角等。课堂生活更是丰富多彩,撤掉讲桌,让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之中,拉近师生距离。图书、仪器、体育用品等也搬进了教室,还为学生配备各种生活用品,让他们爱上学校。“学生们不逃课,积极性更高了,人也变得活泼开朗了。”李菁说这是实施小班化教学以来学生最大的变化。

        柏树镇秦家庙小学和黄寨镇油坊小学也不例外。“学校现有62人,32人是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更是占大多数。”油坊小学校长于红政说,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推广让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改善,不仅重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还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与油坊小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锦屏镇姚洼小学。“学校都修好了就是没有人上,没有人教。”59岁的黄万斌说,这是他听过最难受的一句话。黄万斌是姚洼小学的校长,除了他,学校还有一名53岁的女老师,他俩共同教这所学校仅有的一名学生陈敏敏。

        “孩子性格很内向,平时什么都不说,但是学习踏实,在家里是个小大人,干很多家务事。”这是两位老师对陈敏敏的一致评价。“前几年还有13名学生,现在就剩这一个孩子了,每年都有人走,但是从没有人进。”

        “如果有更好的条件,我希望孩子去个人多点的地方读书,这样对她各个方面都好。我可以教语文、数学,但是英语、音乐就只能让她拿着我的手机学习,这个孩子特别喜欢唱歌……”黄万斌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陈敏敏带到毕业,让她去初中读书,投入到大集体中,拥抱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赵玉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