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世界机器人产业最大的市场,2017年工业机器人生产超过13万台,较上年增长68.1%,而且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还在延续。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也是不争的事实。8月15日至19日,随着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举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跃跃欲试的投资人和最富有想象力的“极客”们云集北京,为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出谋划策,也畅想机器人时代的机遇与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与世界各国共享机器人发展机遇
当前,依托于机器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方式大量涌现,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既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了重要突破口,也为进一步提升人类福祉提供了有力支撑。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分析,2017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超过250亿美元,增长超过20%,预计2018年将达到300亿美元。
中国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构建、应用领域拓展、区域集聚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五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接近30%,2017年达到近70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13万台。虽然机器人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核心技术尚待突破,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等。
未来,我们将着力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将始终践行开放发展的理念,广泛倾听来自各方的建议,积极借鉴有益经验,在政策制定、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推进、产融结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共同打造全球协同创新的新体系,形成国际化、开放型的机器人利益共同体。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需求,欢迎各国的企业与我们一起共享发展机遇,共挑发展重担,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意大利机器人及自动化协会主席、欧盟委员会顾问雷齐亚·莫尔菲诺:
机器人发展需要跨国合作研究
“地平线2020”是全欧盟机器人的合作计划,也是行动路线图,主要有四个优先领域:医疗保健、基础设施检查和维护、农业生产和敏捷制造。同时也关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这是欧盟机器人领域2018年—2020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目的在于使机器系统更加自动化。这些核心技术集中在如下方面:人工智能、认知能力、机电一体化、社交性的人机交互以及基于模型的设置和配置工具。
“地平线2020”计划是要让新技术改善人们的生活,并且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2018年我们也探索出了一些新技术,尤其是涉及人工智能、数字安全和互联的技术,结合过去的生物功能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共同发展。
我们的创新体系框架涵盖了私人机构、公共机构、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民间团体,分享成果,提升人们对创新活动的认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并且创造出利益创新的文化。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很多挑战都不是单个企业乃至国家能够独自解决的,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远远大于分歧矛盾,比如,机器人发展就提出许多新问题,需要大家共同解决,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放和推动国际化,并且投资最前沿的跨国合作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平线2020”的作用。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
中国机器人市场创造历史双新高
中国从2013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去年又创造了历史的双新高:一是市场的容量创出了新的高度,超过了14万台;二是增速创出了中国机器人近几年发展的最高速度,平均增速接近60%,现在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总量占到全球总量的1/3。
从国际国内品牌分布的情况来看,国产品牌在坐标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这样相对简单的机器人领域占据了主要优势,但多关节机器人等高端机器人领域,还是外资品牌占到主导地位。整体来看,国产机器人在高端应用领域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行业在继续扩大,已经涉及国民经济39个行业大类110个行业中类,也就是说现在工业机器人几乎遍及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渗透率也越来越高。
同时还应该看到,随着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机器人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我们也称之为机器人2.0时代。其中的主要标志是机器人由过去机器设备的衡量指标,比如速度、精度、负载和可靠性,发展成为自主的决策能力、运动能力、操作能力和交互能力。新一代机器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更多强调它的柔性、智能和对环境的自主适应性。这种技术的变化和突破,将会赋予机器人更高的性能、功能、智能,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大兴区委常委张继红:
北京将不断强化机器人技术创新
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得益于机器人生态产业的建设,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落地亦庄,这里的机器人企业已由三年前的35家增加到现在的153家。去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产值增速超过了50%,产值占北京市的比重也超过了1/4。
纵观全球,机器人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欧洲、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把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顺应产业演进趋势,按照国家战略导向,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于去年年底制定了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开发区进一步打造机器人产业树立了信心、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强化机器人技术创新,加大环境感知、自主定位、运动控制这三大关键技术和控制器、减速器、驱动器三大核心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智能制造技术集成突破,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在创新技术应用方面,我们将发挥首都产业优势,聚焦全国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大力发展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目标是到2020年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的集群要达到700亿元的产值。
(本报记者 詹媛 袁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