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全方位张扬艺术个性

    ——读苏忠的散文诗

    作者:伍明春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7日 16版)

        苏忠是一位勇于求索的诗人、作家。他曾尝试多种文类的写作实践,创作过小说、散文和现代诗,近年来又致力于散文诗的写作。他的新著《禅山水》(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就是一部以散文诗为主的作品集,兼收部分现代诗作品。

        与小说、诗歌(主要指现代诗)等文类的强势表现相比,散文诗在当下文学写作现场可以说处于某种不受待见的边缘位置。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写作者执着于散文诗的写作,为推进这个文类的艺术建设,默默地奉献才情和心力。苏忠就是这样的一位自觉自为的写作者。《禅山水》的散文诗作品共分为三辑,作者分别将之命名为“远涉”“近游”和“闲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个具有微妙差异却又有内在关联的动词短语,也恰好象征了苏忠在散文诗写作上多向展开的探索姿态。

        纵观苏忠的散文诗写作,不难发现,他吸收借鉴了既有的汉语散文诗的艺术资源,将之内化为文本的血肉。同时又努力探寻散文诗写作的新路径,试图拓展散文诗话语的表现空间。而后者尤其值得注意,因为这更为充分地彰显出苏忠散文诗写作的艺术个性。

        苏忠大胆地把审丑话语引入散文诗写作,丰富了汉语散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审丑话语,按照文学理论家孙绍振先生的概括,是与审美话语和审智话语并列的一种文学话语。这种以丑为美的话语方式的恰当运用,往往可以获得某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当代汉语散文诗大多为诗性、抒情的审美话语,由于话语方式的单一性带来的种种限制,在艺术表现上也就难免遭遇某种捉襟见肘的窘境。而苏忠的散文诗,不仅有传统的审美话语,也有不少鲜活的审丑话语。譬如在《碰杯雨夜》里,作者笔下的行道树发生了这样的变异:“街两侧的大小树木,被人一把掐住脖子,悬在半空,驼着腰,叶子耷拉,有点呼吸困难的那种扭曲,不能多瞧。”这显然是抒情主体情感的某种外化。这篇作品的主题是都市中人的孤独感,作者对于这一主题的表现并未陷入常见的小资情调的泥淖,而是通过审丑话语的穿插运用,引而不发地流露出某种反讽性和批判性。

        同样值得玩味的是,面对巢湖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作者居然把它们想象成一堆疯长的青春痘,甚至由此颇见匠心地生发出一番关于文学传统嬗变、自然季候流转的别样观感:“不要翻开唐人的诗,宋人的词,昭明的文选,或者春风中的花苞,夏夜里的露水,都只是时间里的痘。”通过“痘”这一中心意象的连接,自然、历史、想象等多重意涵在这里交会碰撞,形成一个立体而独特的诗性情境结构。这种想象方式显然不仅借重了现代诗歌变形、跳跃的艺术技巧,也隐约呼应了现代主义诗歌“恶之花”式的艺术趣味。

        值得注意的是,苏忠散文诗中的审丑话语,有时还通往一个幽默情境,呈现出另一种艺术效果。在《一个人的闽江口湿地》,他写道:“嗯嗯,你们装人类的智慧,我就装鸟儿的灵感。//江和海的推搡,我不想劝解,一辈子的邻居,它们的吵吵闹闹,也许就是寻常的生活方式。//一溜鱼儿,时不时蹿出水面,挑衅五月的空旷阳光,我也装着没看见。”作者在这里把江河的流动说成是邻居之间的推搡和吵闹,把人鸟之间的互动想象成角色的彼此扮演,最后以“装着没看见”一语来消解某种沉重感,这些都显示出作者的幽默感。

        在这些散文诗中,苏忠常以某种另类视角来解构原本熟知的山水意象,使之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目。此举让苏忠的山水题材散文诗既跳脱了走马观花式的纪游体窠臼,又发掘了山水景观中隐藏的“禅意”。

        在风光迤逦的海螺沟景区,苏忠没有用诗意的语言去对美丽风光进行廉价的赞美,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把森林比作长舌妇,勾勒出其与冰瀑之间的微妙纠缠关系:“无匹的冰瀑啊,淌下了种种慢镜头,有的浩浩荡荡,有的剑拔弩张,有的高耸入云,有的恣意铺张,各种冷各种酷的姿造,却依然遮不住火热的心,比如红石滩的激情石子,比如山腰温泉的无休止蒸腾,无边森林是深谙其昧的长舌妇。”对山中雾气的描写也是非诗化的,甚至用上了“广场舞的呼啦圈”来形容雾气的无所不在:“山间的雾也像炊烟,没有云的洁白就没必要攀亲沾故,路一转,车一绕,也像广场舞的呼啦圈,到处都是。”

        如此诙谐、略带讽刺意味的手法也出现在《龙虎山注》一文中:“泸溪东走西拐,媒婆般忙碌,热情地磕巴;姐妹瀑、青云瀑跳啊跳啊,那身材,也没节制;还有些嘀嘀咕咕的小情绪,在潜意识里,在山腰,其实很干净,像纯净水。”当然,这里的讽刺意味并非指向山水这个客体,而更多地指向写作主体自身。事实上,这篇散文诗表达的主题就是某种超越山水之上的情感,颇具“山水注我,我注山水”之意味。而在《北峰减字》中,作家进行了不太彻底的自我解嘲,拖着一条浪漫主义的小尾巴:“后来我出局了,也没地方可去,只好在此收取停车费,生意总不好,云不多。”在这里,“生意不好”说的是庸常的生活,而“云不多”(不说“钱不多”)又隐约透露出某种浪漫情怀。二者之间的突转,既构成一种抒情话语的表达张力,也暗示了某种苏忠式的禅意。

        总之,苏忠的散文诗写作试图全方位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这些丰富多元的散文诗文本,显示了作者对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文类的自觉思考,为当代汉语散文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实践经验。

        (作者:伍明春,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