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顿顿热乎饭,干部们不上桌”“保护长城文化带,先要看好每一块城砖”“治理基层就像中医的辛开苦降、增水行舟”……
参加首都大学生社会治理蹲点调研实践的同学们深入北京市怀柔区基层,参加班子会,观摩现场办公,随干部走村入户,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倍有感触。
大家一个共同感受是,只有真正沉下去,才能看得真、看得细,从而悟出精神,进而读懂基层。
事实上,就在这次调研实践前不久,这批大学生也迎来了一次不亚于汛情的考验——社会强烈批评高校学生会存在官僚主义倾向。此次参加调研实践的,都是大学生干部,不少还是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
“幸运”,一个几天来频繁被同学们提及的关键词。幸运,不是因为山区风景优美,不是因为结识很多师长朋友,而是因为赶上了严峻的防汛任务。
同学们第一次亲身见证北京市的顶层决策,亲眼看见基层干部狠抓落实,实地感受干部们在灾害面前的运筹帷幄。
这一经历,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弥足珍贵。
青年榜样,是真抓实干,而非巧舌如簧;是夙夜在公,而非好大喜功;是崇尚奋斗,而非贪图享受。对学生会干部而言,只有成为这方面的表率,这干部当得才有价值、有意义。
带头去吃苦,带头作奉献,带头深入基层,带头弘扬正能量,才是学生会干部应有的追求。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同学们不约而同谈到,要把在基层实践中看到的、学到的,在分享会上表态的、承诺的,带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形成自觉,锤炼为信仰,进而带动更多的同龄人。
在大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面对汛情考验的时刻,中共北京市委召开了十二届五次全会。会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集中在想事上,把本领体现在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成事上,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基层、解剖麻雀……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对广大青年而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土壤在基层,听党话、跟党走的自信在基层,建功新时代的榜样也在基层。
今日的青年英才,应该越来越多成为明天的人民公仆。被基层感动,就要与实干同行。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