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本报头版刊发了长篇通讯《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以及评论员文章《闽东事 天下理》。报道刊出后,在河北引起热烈反响。
“读了《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这篇文章,感触颇多,很受启发。习近平总书记三十年如一日聚焦脱贫攻坚,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深地鼓舞着我们。”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邢台市委书记王会勇说,邢台作为河北省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区域之一,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精准脱贫步伐,确保贫困人口同全市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柴素芳教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哲学基础。只有精准扶贫,才能真脱贫,只有尊重扶贫工作的客观规律,把火热的工作激情与严谨的科学精神有机结合,瞄准目标、精准发力,才能取得满意的扶贫效果,才能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福建宁德30年来致力于脱贫攻坚正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生动体现。
“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干部,既要有‘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勇气,又要有‘提了哪壶开哪壶’的魄力。”认真读完《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这篇报道,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驻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道坝子乡查字上村第一书记李金坡深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抓扶贫产业的思路和措施,为我们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人而异,才能真正把扶贫产业谋划好、落实好。我们扶贫干部一定要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努力绘就千村百景、月映万川的美丽画卷。”
“当前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穆兴增表示,福建宁德三十年久久为功的脱贫故事折射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呈现出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倡导的“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四下基层”制度、“行动至上”风格等扶贫思想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脉相承、相互贯通。河北省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高,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综合抗灾能力弱,脱贫难度大。要落实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就要在精准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用“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久久为功”的精神,采取“绣花式”扶贫、滴灌式扶贫的办法,真正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使每个贫困群众都有致富门路,让脱贫攻坚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全域旅游、县域经济齐头推进,成为系统工程。
(本报见习记者 陈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