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近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举办了“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阶段性成果展演,演出了《南界关》《目连僧救母:滑油山·游六殿》《朝金顶》《赠绨袍》等绝迹舞台多年的剧目,既抢救了濒危失传剧目,又丰富了京剧流派,并培养了人才,可谓一举多得,得到专家和戏迷的一致好评。
中国戏曲剧目非常丰富,曾有“唐三千,宋八百”之说,可是流传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传统剧目并不多。尤其是逢年过节,演出的总是《龙凤呈祥》《四郎探母》《锁麟囊》《红鬃烈马》等几部;而有的戏只流传下来片段,全本都没人会演,比如赫赫有名的《天女散花》,近30年都没有剧团演过“散花”部分,要不是这次被重新挖掘出来,很多资深戏迷都无缘得见。
京剧剧目流失严重,一方面因为有些戏本身质量不高,没有传承价值,在社会前进中被自然淘汰;还有些戏则是因为技巧难度太高,今天的演员很难继承下来,此次基金会挖掘整理抢救的许多作品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久别于舞台的。比如,李多奎先生创作整理的《目连僧救母》中,老旦行当不仅有跪搓、甩发功这些生行的技巧,还要口含银灯开唱,唱出该有的戏味儿。
作为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实施的“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延伸性项目,“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首批共扶持22部剧目。目前19部已经呈现在舞台上,其中武戏《朝金顶》已在第八届中国京剧节上展演并获好评。
近年来,武戏的萎缩曾让不少专家学者为之忧心,此次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扶持的22部剧目中,武戏占了近一半,其中《朝金顶》因动作繁重,多由男武旦出演,在大陆已失传,本次主教老师李亚莉赴台湾向武旦名家杨莲英老师问艺,并传授给来自台湾的中国戏曲学院学生、男武旦杨瑞宇同学,不仅挖掘了传统老戏,更是为台湾地区培养了京剧高端人才。红生、武丑戏则有《千里走单骑》和《雁翎甲》,前者由大武生王立军主演,后者则由名丑张春华先生的弟子石晓亮携年轻演员王鹏飞共同主演,亦让人大开眼界。
而有些戏的恢复,还让观众领略了近乎失传的京剧流派,如《南界关》是四小名旦之一的毛世来先生的代表作,系富连成科班独有剧目。但毛世来之后,再无人演出过。本次由毛世来先生之徒邢美珠将此剧传授给其徒弟张欢,让这一毛派名剧重见天日。尚派名剧《青城十九侠》因动作难度大,近年来也罕见于舞台,本次由尚派名家张艳玲传授给其徒弟张梦瑶演出。
让人感慨的是,此次传戏的老艺术家都已八九十岁了。96岁的迟金声老先生为北京京剧院著名马派老生朱强恢复的是马派老戏《广泰庄》。迟先生说他年轻的时候老先生们跟他说,这戏最早只是一出开场戏,是马连良先生和郝寿臣先生将它整理成一出大轴戏。《广泰庄》是马派剧目中为数不多文武兼备的戏,但因为各种原因已六十多年没在舞台上演出了。
值得欣慰的是,这样的付出不仅得到专家的肯定,观众也非常认可,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时,现场气氛十分火爆。更重要的是,对于演员自身也是难得的提升和锻炼。青年演员张欢、杨瑞宇、李蜜鑫、李宏、张梦瑶、董灿、牟元笛、杨乐萌等,通过这些整理恢复的传统戏演出,演技大有进步。这22出戏的恢复演出在一定程度上能扭转人们只看到传统戏的毛病,而看不到它珍贵之处的方向性误会。更难得的是,当我们面对传统戏的演出时,才能知道我们今天的短处和不足,发现现在的演员和中青年艺术家的缺点和短板,才能知道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京剧艺术。
(作者:严佳,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