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碣石新篇

    ——河北昌黎生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2日 04版)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是1800多年前曹操行军路过位于今天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时写下的千古名句。自曹操以来,苍凉萧瑟似乎已经成为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山的主基调。又是一年秋风后,今日的碣石山却给了记者截然不同的观感。

        作为河北省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重要分会场,昌黎“碣石国家公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人员和游客观摩交流。如今的碣石山,已凭借其生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了昌黎的城市新名片,并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着各方来客。

    全域修复重建碣石生态

        碣石山曾经是当地重要的花岗岩产区。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碣石山每年矿石开采量达100多万吨,形成的矿坑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长期的过度开采造成了严重生态环境危机,植被受到了大面积的破坏,山岩裸露、矿坑遍布,进而诱发水土流失、岩石崩落、汛期山洪等多种次生灾害。

        “我们2016年提出‘创新型国家公园模式’后,经过慎重考虑和严格筛选,选择了一家大型企业作为战略合作方,希望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转型、美丽乡村和全域旅游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公园标杆项目,着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和修复体系。在项目名称上,我们将‘国家公园’概念与碣石山文化相结合,命名为‘碣石国家公园’。”昌黎县委书记刘学彬说。

        从2017年4月份开始至今,昌黎通过生态修复与艺术修复组合的策略,对被破坏的山体沟壑进行精心的全域修复,共计在“碣石国家公园”完成了山体采矿破损修复面积16万平方米,恢复、保护原生植物百余种,新增栽植万余棵,新增满足动物栖息的生态型非建设用地环境1.3万亩。

        在政府、企业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修复后形成的矿坑公园结合场地记忆和生态修复的理念,以一条时间轴作为主要导览路线,将矿山修复历程通过立体花园、垂直绿化、艺术小品、山体灯光秀等方式呈现出来。在工业遗迹中,人们娱乐健身、亲近自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切身体会到,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生态为代价,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我们之所以把‘碣石国家公园’称为‘创新型’,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平台,以生态优先性、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为原则,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保护区’范畴。”刘学彬说。

    文化保护追回民间记忆

        在昌黎县长赵青英的手机里,一直存着几张碣石山下村民接受传统文化培训后毕业会演的照片。这群过去自称“难登大雅之堂”的原住村民,如今面对台下众多观众展示品酒、沏茶、烘焙等才艺,落落大方、充满自信。

        为了让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昌黎县专门在“碣石国家公园”打造了“翠岛梨园”作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的展示窗口,当地村民和游客们可以很方便地在这里体验昌黎以“三歌一影”(地秧歌、民歌、吹歌和皮影戏)为代表的传统民间艺术。“保护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不是为了把它束之高阁,而是把它变成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赵青英说。

        昌黎还在最大限度维持原貌的基础上,倾力打造乡村精品民宿,最大限度保留冀东民居风情,通过葡萄原乡风情集市“贩卖”最有韵味的昌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碣石山的修复工程不仅仅复原了昌黎县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力,更召唤回了一份融于民族血脉之中的文化记忆。

    机制创新共享发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而“获得感”正是记者频频从昌黎县村民们的表情中读到的关键词。“葡萄小镇的建成是一件大好事。”碣石山脚下西山场村村民马振玲笑着对记者说。

        葡萄小镇是“碣石国家公园”的开篇之作,旨在推动昌黎县葡萄产业的全面升级。昌黎县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进行了政策和机制的大胆创新,建立起了企业深度合作、农户全方位融入的“共建、共营、共享”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政府一方面吸收社会企业的投资,另一方面用股份合作的方式与本地村民进行合作,鼓励村民用现金、土地使用权等多种形式灵活入股,并参与到葡萄小镇的建设和经营当中。

        “我们村民真正成为了小镇的主人,这就避免了每逢改造就大规模拆迁的情况,我们民居的原貌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西山场村党支部书记赵瑞锋说。

        共建和共营的最终旨归是共享。马振玲家有一棵树龄150年的葡萄树,被称为“树王”。她告诉记者,她一家与葡萄小镇运营企业签订了协议,在仍然保有“树王”产权的前提下,保底收入比以前“丰年”还要提高三成多。除此之外,她还被返聘为“树王”管理员,额外得到工资收入。

        原乡村民不是昌黎县生态经济成果的局外人,他们在为昌黎县产业升级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文化生活丰富了起来、腰包鼓了起来。“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昌黎的发展为这一理念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注脚。

        (本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