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8个多月、经过240场比赛的角逐,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于上周末结束了2017赛季的全部比赛,在进入到“80亿时代”的第二个年头时,今年的联赛依然充满“金元化”“大牌外援”“名帅”等声音。但在社会各界对足球投资更加理性的诉求下,中国足协在本赛季先后出台了多项新政,各俱乐部的投资人也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改变,这些变化,正促使中国足球一步步地趋于理性。
“新政”促各俱乐部重构青训
2016赛季是中超联赛“80亿时代”的第一年,更多的世界级名帅和外援的到来激发了联赛的竞争力,平均上座率据统计也达到了世界范围内足球联赛第六……然而,中国足球除了烧钱外,无法让人看到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性。中超联赛逐渐沦为外援和外教表演的舞台,这与联赛培养本土球员的根本目的相违背。与之相一致的是,国家队的成绩一如既往的低迷,冲击世界杯的使命再次以失败而告终。
于是,在2017赛季伊始,中国足球出台了有关外援和U23球员的政策。对于众多俱乐部而言,外援的引进往往决定着整支球队在一个赛季的走向,而在大多数俱乐部的外援已定的情况下,足协将外援政策调整为每场比赛累计上场最多三人、不区分亚洲外援。可以说,这些新政曾一度让不少俱乐部措手不及。
不过,随着联赛的逐步深入,很多年轻球员逐渐找到了比赛的感觉和自信,并且通过一场场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更多的机会。中国足协当初的良苦用心开始逐渐得到俱乐部和球迷的认可,大家也开始逐渐体会到这一连串政策调整的深意——削减外援名额,一定程度上减少天价转会费和年薪等不合理支出;重视U23,让俱乐部必须对青训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
就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来看,新政无疑对中超联赛和中国年轻球员的成长有益。最近,又有消息传出,下个赛季,中国足协不排除将有更严格的新政推出,但大家均反应平淡。可以看出,各俱乐部与中国足协的出发点也开始趋于一致,以联赛为本,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正成为共识。
不久前,获得中超“七连冠”的广州恒大俱乐部宣布将实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一条龙”模式,即从一队到各级梯队之间实行末位淘汰制和优秀球员晋升制。该俱乐部的战略大转移,或许预示着中国职业足球调转风向标,投资重心从内外援开始向青训转移。
资本投入趋于理性
今年年中,中超公司与它的主赞助商完成了下一个五年的续约,据称未来5年的冠名费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接着,《中超联赛商业价值评估白皮书》公布,预计2017年中超赞助合约价值可实现20%以上的增长。
不过,令中超公司颇为尴尬的事情随之出现:曾以80亿元的天价购买了中超5年版权费的体奥动力公司,以赛事关注度下降、严重侵害并影响了版权商的利益为由,要求降低当初签订的合同费用。
对中超投入的减少,不光是它的版权,还有俱乐部。本赛季的夏季间歇期,数家中超俱乐部纷纷传出投资人撤资或大幅减少投资的新闻。
“当初蜂拥的体育产业投资潮这两年逐渐回归理性。”多年来一直关注着中国体育市场动向的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称,“赞助商的嗅觉最为灵敏,体奥动力之所以希望重签中超的版权合同,要求将现有的5年80亿元版权费改为10年80亿元,从中不难看出赞助商对于未来中超关注度将缩水的判断,同时,也预示着资本对中国足球的青睐正趋于理性。另外,它也许说明,5年80亿元的中超版权本身就是偏离市场正常价值的一个数目。从这个角度看,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张庆认为:“现在体育市场投资方和分销方已趋于冷静了,大家都直面现实——体育市场还处在培育期。之前体育市场升温,是投资热潮带动了起来,并不是体育市场发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2017的中超是一个值得认真总结的赛季,它让所有的从业者和球迷明白: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必须回归理性,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必须从基础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另外,减少投入、大面积起用年轻球员会让中超经历阵痛,但是理性的、良性的联赛,才会成为中国足球追赶世界的基石。
(本报记者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