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9日 星期五

    给历史一个真诚的交代

    ——访《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9日 09版)

        9月16日至9月26日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学艺术大师作品展”,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该展览是百集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的视觉延伸,也是“百年巨匠”项目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精彩展览的背后有何不为人知的故事?用8年时间为43位文艺巨匠树碑立传,又是出于怎样的初衷?9月21日,在北京宣武门外大街的一个办公室里,本报记者采访了《百年巨匠》的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

     

        “8年了,今天总算了却了一桩心愿。”这是杨京岛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作为“百年巨匠”项目的实际负责人,杨京岛与43位巨匠中的6位熟识,跟他们的交往大都始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接触越多,越对巨匠们的为人和艺术造诣充满敬佩。”

     

        近些年,看到曾经熟悉的巨匠一个个凋零,杨京岛突然有种时不我待之感,他决定要为国人、为中国文化界留下一份关于文艺巨匠的记忆。

     

        由于巨匠们已经去世,这份记忆的撷取不是易事,只能拍摄记录大师们生前创作的原作、使用过的原物、生活过的原址,通过巨匠们的后人、朋友的回忆口述,然后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展示他们各个时期的人生故事。

     

        为了忠实还原巨匠们的人生轨迹,《百年巨匠》制作团队几乎跑遍了世界各地。“以张大千为例,我们先后去了内江、上海、北京、苏州、黄山、敦煌、兰州、西安、成都、重庆、台北以及法国的尼斯、巴黎,美国的蒙特雷、旧金山、洛杉矶……大千先生生前去过的地方,我们能去的基本都去了,大千先生的亲人朋友,我们能采访的也都采访了。”杨京岛说。

     

        做过了才觉得这件事情十分重要。“大千先生的朋友晏济元当时110岁了,我们到晏老家里拍摄时,他躺在床上已经不会说话,我们拍到了他生前的最后一个场景。”杨京岛介绍,就在张大千的纪录片拍摄完不久,6位采访对象就先后离世,包括张大千的1个儿子、1个朋友、4个学生。

     

        杨京岛直言,做“百年巨匠”这个项目其实是在抢救历史,在给未来的历史留下实录文献。

     

        对于“鲁、郭、茅、巴、老、曹”,大家是从课本上知道的,对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大家也多是因为拍卖会的新闻而留意到他们的名字。更多的文艺巨匠,现在的年轻人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

     

        “在拍摄《百年巨匠》的过程中,大家的共同感受是,今天的人们把文艺先贤遗忘得太久了。虽然我们把他们当成文化旗帜,但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里却鲜有他们的位置。我们大谈拍卖会上齐白石的画又拍出了多少亿元,可我们却鲜有人去关心齐白石画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让杨京岛十分痛心的是,北京的齐白石故居像个大杂院,徐悲鸿纪念馆十分冷清,无人问津。

     

        “过去走得太快,现在是时候停下来回望一下,思考一下我们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的问题。”8年来,从拍摄《百年巨匠》纪录片到举办《百年巨匠》展览,杨京岛和他的团队共花费了四五千万元,好在这个事情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所以他觉得心思没白费。

     

        目前,“百年巨匠”项目已先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创”基金的支持,并入选中宣部、国新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莫言、张艺谋等大量文艺界人士,也纷纷义务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正如张艺谋所言,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要对历史有个交代,对后人有所启迪。

     

        (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