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东北大学的足迹】
1923年,肩负着御辱图强的使命,东北大学在白山黑水间诞生。一路走来,东北大学以实干报国的赤子情怀,投身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宏伟进程,与国家民族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大学深入贯彻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的讲话精神,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为行业注入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创新方案,在科教融合中培育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向着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深植家国情怀,培育勇创新善创业的卓越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大学生一定要胸怀家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紧密结合在一起。”东北大学党委书记熊晓梅认为,人才培养不仅是知识灌输和技能培训,更要着眼于价值和人格塑造。
走近东大学子,能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大格局、爱创新、会创业,是东大学生醒目的标识。每年毕业季,一批批奔赴祖国最需要地方的青春身影,彰显着东大人爱国报国的信仰力量。“纸上谈兵代替不了亲身实践,边防线的长度还需要脚板丈量!”东大毕业国防生巴兴,毅然到中朝边境驻守边防,在基层摸爬滚打中成长为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标兵,并在古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支撑学生家国情怀落地生根的,除了经邦济世的兴国心,更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东北大学配置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倾力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两院院士、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纷纷走上讲台,将最新成果注入课堂。产学研协同育人、建立创新示范区、组建中国“985”高校首个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若干实习实训基地等举措深度推进了创新人才培养,引领学生从“学院派”向“实战派”转变。
2016年,沈阳市计划投资数十亿元进行老旧燃气管网升级改造,负责整体物联网设计和关键核心传感器开发的,正是东北大学博士生沈波所带领的云安科技有限公司。“各种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需要更安全的未来,我要以此为人生事业。”沈波说。
面向全校本科生推出《创业基础》必修课,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创新创业“校长奖章”——东北大学通过加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打通学生到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迄今为止,以东深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学生创业企业已落地50余家。
服务国家战略,自主创新推动区域经济进步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东北大学师生投身国民经济主战场注入满满的信心。
在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关键性跨越?东北大学用自主创新的钢铁工艺和产品强健“大国筋骨”,带领着中国绿色钢铁生产进入“无人区”。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的带领下,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国情出发确定主攻方向。洁净化冶炼、高品质连铸……一项项国际领先的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到钢铁企业中,超高强韧海洋用钢、港珠澳跨海大桥用钢……一批批国家急需的高端钢材,源源不断地送到祖国四面八方。
在冶金、采矿、自动化等得天独厚的优势领域,东北大学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大显身手,如虎添翼。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的带领下,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3年不懈努力,完成酒钢选矿厂生产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集成,使酒钢一跃成为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选矿企业,操作人员减少50%,消耗减少20%,全厂节电725.40万千瓦时/年,经济效益达数亿元。
“必须充分利用大学的科技资源红利,推动校企、校地深度合作,让创新链和产业链真正做到零距离。”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表示。继孵化出中国首家上市软件企业东软集团后,2014年东北大学放飞又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东网科技有限公司。东北最大超算中心,东北地区第一个集超算、云计算、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于一体的大数据处理平台,超高的“颜值”和深邃的“内涵”,为辽沈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新兴产业注入了新动能。
“植根东北大地,就要服务东北振兴”。2015年,东北大学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发起“东北振兴论坛”,成立东北振兴研究院。“经济新常态下的东北振兴”“东北全面振兴的新体制与新机制”“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进展、新机遇、新挑战”……2015沈阳、2016哈尔滨、2017长春,一场场启迪东北振兴智慧的思想盛宴不断呈现,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党建引领发展,构建干事创业的精神磁场
又红又专跟党走,实干报国逐梦行。东北大学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建设催生内生动力,构建干事创业的精神磁场。
多年来,学校党委坚持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先后主导制定学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一流大学建设方案”;领导开展学科布局优化整合、资源保障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认真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为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思想基础。2016年,学校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身边的榜样最具有影响力。2017年6月底,“讲述·东大人的故事”典型推介会在学校上演。被学生叫作“亲妈”的数学老师邵新慧,92岁高龄笔耕不辍为学生撰写“一看就懂”的高数教材的谢绪恺教授……学校党委通过选树典型、弘扬正气,让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优化。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后,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第一时间下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任务分解方案》,全面构建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成长指导、发展服务和能力素质拓展为核心的学生思政工作体系和以理论教育、品牌活动、正向激励为支撑的教工思政教育体系,学校思政工作更加系统科学、贴近人心。
思政课,说到底是要触及学生的灵魂。在学校开展的“与信仰对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诵读会上,《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经典名篇走出课本,走进课堂,走入师生的内心。“最开始,觉得著作原文很拗口;后来当真正将自己的情感、国家的历史和文字融合在一起,觉得这些讲话仿佛就变成了自己的话语,对其中的思想也理解了。”朗诵者刘朋同学感慨地说。
(本报记者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