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一种形似电话亭的迷你歌咏亭悄然出现,打破了卡拉OK市场逐年走衰的僵局。这个只有两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集唱歌、听歌、录歌、线上分享传播等功能于一体,在2016年下半年之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迅速开遍大中小型商场和电影院的各个角落。传统卡拉OK式微,迷你歌咏亭兴起,这一落一涨,其实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消费市场开始从传统的大众消费向分众消费倾斜。新兴的移动互联技术,将时间和空间重新分割成可以随意组合的碎片化单元,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碎片化消费的物质条件。而迷你歌咏亭,恰恰契合了这个时代的都市经验和精神气质。试想一下,90后的两位情侣或闺蜜,在影院等待观影的间隙,对周边的迷你歌咏亭是否会感兴趣呢?在这里,他们可以放松心情唱喜欢的歌,并通过扫码支付和在朋友圈分享,将其转换成能够被随时激活的美好记忆。显然,这是一种更符合当代青年个性化消费的生活方式。
传统卡拉OK所缔造的被围观的“舞台感”和“明星状态”,虽然在迷你歌咏亭中被减弱,但通过声音的技术美化和媒介的再度传播,青年人的自我意识仍然可以得到强化和彰显,甚至在网晒文化中,超越了对现实的感知而被放大。事实上,迷你歌咏亭这种对自我意识及其“两人经济”的开发和利用,与风靡全国的美图秀秀等照片美化产品如出一辙。如今,当代青年不断地寻求自我减压和娱乐的途径,而迷你歌咏亭在声音层面,正好提供了超真实的个人体验和想象。
更进一步说,迷你歌咏亭不只是“两人经济”,也可简化为“一人经济”。如果我们把它纳入“贩卖机文化”来思考,便可发现这种自助式的人机交互方式,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互动,节约了劳动力和时间成本。迷你歌咏亭的“一人歌”,同样可以创造出“不负时光不负己”的孤独生活美学。
虽然各种媒介话语更倾向于将迷你歌咏亭、娃娃机、共享单车等都归于碎片化和共享经济的框架之中,但歌咏亭作为一种音乐产品的内容渠道,其背后的产业链条更为庞大和复杂。迷你歌咏亭,将互联网直播行业、唱片公司、词曲作者、版权代理、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以及消费者等不同的产业环节和利益方联结起来,已成为推动中国音乐数字化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日前,《文化部关于引导迷你歌咏亭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引起了广泛关注。《通知》旨在对迷你歌咏亭加强引导规范,促其健康发展,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客观来说,迷你歌咏亭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曲库管理、版权交易尚且比较模糊、不太规范,并未将相关收益按比例返还给音乐创作者和唱片制作方。有鉴于此,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正在探索可行的收费模式。换言之,让更多词曲作者、唱片公司在迷你歌咏亭的产业勃兴之中受益,对于建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十分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迷你歌咏亭不只是中国城市特有的现象。在韩国首尔弘大区、日本东京的商业繁华地带等,随处可见这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娱乐方式。迷你歌咏亭,与当地的青年生活有效地联结在一起,构成了亚洲乃至全球的都市生活景观,成为世界范围内数字化革命和消费观念变迁的一项重要表征。
(作者:张谦,系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