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非专业读史爱好者,绝不是为了研究历史的来龙去脉,而是为了积累人生阅历。那么,什么书籍更适合大众阅读呢?2016“中国好书”中的历史类图书值得推荐。
张国刚的《〈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既有令人放心的学术底线,同时又针对非专业人群,于是成为两个最重要指标的保证。全书共20讲,每讲之下,再设三五个小标题。全书的思路,就是以历史事件为核心,讲述《通鉴》的多个侧面。而且,因为作者的分析与导论,会引导读者思考,尤其是人生思考。比如《三家分晋》,《通鉴》开篇,司马光重视的是人才观的问题,于是用“臣光曰”的方式进行讨论,强调人才德的方面是如何重要。作者则把当今的领导学内容带进来,导言指出“三家分晋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和领导能力是带好队伍……同时,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这样的导言对非专业读者的阅读有很大帮助。
辛德勇的《海昏侯刘贺》,讲的当然就是刘贺一生的故事,但是,这故事从来就不简单。历史的真相是最核心的问题,历史的记载是又一个问题。由于出现了考古资料,难度再加一层。更复杂的是,历代的史学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阐述过看法,最新的研究都要面对,层层解剖,一一对话,最终解析所有资料,还原历史真相,运用适当的逻辑,斟酌恰当的评价……看看历史学家怎样工作,确实是煞费苦心。
因为“一带一路”的缘故,让丝绸之路这个原本只存在于学术界的概念大放光芒,成了更加重要的公众话题。丝绸之路的研究视角无穷无尽,什么样的丝绸之路书籍更值得推荐给大众呢?赵丰的《锦程——中国的丝绸与丝绸之路》,成了今年的首选。坐拥几十年的研究经验和累累硕果,赵丰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已经是世界范围内丝绸之路丝绸考古的研究权威。现在根据讲座文稿整理的《锦程》,是他丝绸考古研究的通俗著作,而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他几十年的经验和丝绸视角的丝绸之路。有了这部《锦程》,丝绸与丝绸之路的人类故事,让人一览无余,饱尽眼福。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大众都喜欢阅读这样的学术图书,彻底明白历史叙事和历史虚构之间的根本区别,懂得欣赏真实之美,坚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历史学就会满怀自豪了。
(作者:孟宪实 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