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

    任仲伦:电影创作要有“匠心”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5日 12版)
    任仲伦,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曾获“2015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称号。他创新电影推广方式,通过院线让利、放映低价公益电影、降低电影票价等方式,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在他带领下,上影集团多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并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

        【文创人物志】

     

        身着笔挺的西装,戴着一副眼镜……儒雅,是任仲伦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接触之后发现,他很有思想,有独到见解,也很健谈。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电影。

     

        “当年有的老员工每个月只能领到300元的工资。”任仲伦告诉记者,2003年,当他接手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负债率高达70%、欠银行约5亿元贷款的“摊子”,各种困难情况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于是,任仲伦开出了“药方”——“创作领先、市场领先、国际影响领先”。后来,这也成了上影集团多年坚持的发展战略。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上影集团已成功上市,并跻身于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角儿”行列。

     

        作为电影业界的一员“老兵”,十多年来,任仲伦也见证了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起起伏伏。如今,我国已成为电影大国。如何迈向电影强国是任仲伦反复思考的问题。

     

        “当前我国电影市场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氛围。”任仲伦说,过去拍摄一部影片,主创人员会提前进入剧组,至少花2至3个月的时间做前期准备,导演还会组织进行交流,前前后后达到一年半到两年时间。但现在一般的影片半年或十个月就拍出来了,严重影响到影片的质量。

     

        在商业片成为市场份额主流的今天,观众们已然身处“大片时代”。然而,让任仲伦担忧的是,我国不少影片都在一味追逐视效、视听、特技、特效,忽视了电影本身的品质。

     

        “电影的核心是创造。”任仲伦说,经历潮起潮落之后,我们更应深切认识到,视效、视听、特技、特效等都只是电影制作的手段,而非灵魂,电影要回归到人情,回归到人性,回归到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在任仲伦看来,除了商品属性之外,电影更是一种艺术创造,拥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电影创作应拥有“匠心”。

     

        另外,当前我国电影业的产业结构也是任仲伦反复谈及的问题。多年前,任仲伦曾访问过美国电影协会,看过一家美国电影企业的财报。他告诉记者,那家企业当年度的新片收入只占企业收益的30%左右,而版权收入则占到70%左右。

     

        “直到今天,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仍占90%左右,版权收入等占10%左右。”任仲伦说,从数据上看这并不是个好现象,但增长点也恰恰在这里。“一棵树长不到天上去,我们需要一片树林,中国电影的产业结构也应该是一片树林。”任仲伦说,版权的连锁开发,是支撑电影企业在潮起潮落、风雨不定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的根本。

     

        (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