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撷英】
明万历年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全书分3卷18章、插图百余幅,记录了当时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以及工序,涉及数十个行业领域,被欧洲学者称为“工艺百科全书”。其“日用之道”的核心,不仅是技术的记录和方法的传授,更代表着中国人原朴的世界观。近年来,“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将此辟为独立篇幅,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陈海燕、曹晓阳、佟飚、张晓锋四位艺术家携众学生,以明书《天工开物》为核心,采用饾版水印的技术,呈现出一幅带有现代气息的新《天工开物》。
此雕版刻作如一道长屏,隔风览胜,同游畅神;又若一本长书,莘莘典籍,皇皇刊刻;还是一幅长卷,画卷延绵,情境环生。饾版硅幅,凝成传统艺术当代活化的精品,反映创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想的同时,深度剖析了中国传统版画的制作工艺。
版画《天工开物》的创作历经几个年头的反复推敲,其间易稿数十、刻版百计、印制无数的实践,无疑是对传统版画的重要探索。蕴蓄着文人工匠的原朴意趣和精神品质,一若雪泥鸿爪,点点印心,偶尔几阵细墨飘过,便也是信手拈来的烟云意境。长卷的形式,在秉承原著内外双线的叙述结构上,重现明代著作《天工开物》中百余生产技术的场景,以原作造像风格还原明代社会日常生产的情景。借“天工开物”的“巧夺天工”“开物成务”之意,实指对于中华传统手工技艺,尤其是对刻版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手艺精神”的继承,引发对中国自然哲学观的重新思考,以技与道为一的东方艺术精神来回应当下数字时代的挑战。
版刻之工,一在版之雕刻,二在纸之拓印。明末胡正言精通书画篆刻,成立木版水印工作室名为“十竹斋”,创“饾版”“拱花”套印技法,对中国印刷术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美院木版水印工作室另择新址时,院落前恰巧栽有翠竹,遂赋新名为“紫竹斋”,其存在于学院之中,完整地保存和延续了明清以来传统版画的技艺、风格和神韵,会精刻拓印于一身,并于其中蕴生造型的契机,化变版痕刀痕拓痕的诸般机趣,更将中国宣纸书画与传统碑拓之学融汇成独特的纸质胜概,独特的笺谱品质。
从“十竹斋”到“紫竹斋”,如潘天寿《雁荡山花》等一系列富有传统意味及细致技艺的经典作品,复制中尽现典雅。同时传统水印木刻课程沟通古今,在“技艺与方法之大绘画”的理论引导下,版画系师生致力于对中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探索,颇具开创性的作品是对传统技艺作用到当代艺术创作语境中的一种阐释。刀笔之下东方技艺代代承传,中国艺术精神生生不息。
(作者: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