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8日 星期六

    神树

    作者:王秋才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8日 09版)

        【自然笔记】  

     

        一场大雨之后,天空明净,阳光自高处泼洒下来。面色黝黑但神色肃穆的牧民集聚在胡杨神树下,默默地绕着大树行走,虔诚地将酒水和奶汁祭洒在大树的周围,眼眸中满含着来自内心的神圣和庄严,诉说着也许只有神树才能听懂的祈愿。

     

        随后,人们唱起了土尔扈特长调,悠扬的歌声在胡杨林中飘荡……

     

        “神树”是一株胡杨老树,600多岁高龄了,高入云天的胡杨树冠宛如飘浮在空中的绿色云朵,宁静安详,气势不凡。虔诚的人们将一枚枚硬币及精心折叠的钞票塞进古树布满“皱纹”的老皮之中,期望自己的祈愿在大树的年轮中经年扩散。神树是铺洒在阿拉善蒙古人心中的一片荫凉。一株神树,让终日追随羊群的牧羊人有了目光向上,仰望天空的理由。

     

        关于胡杨神树的“民间文学”有多个版本。有一个民间故事令人深思,说的是有人蓄意砍断了神树的一条树根,结果很快肇事者的一根脚趾溃烂坏死,“恶人”因此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显然是一个因果报应的昭示,也是蒙古人生态理想的宣扬。

     

        我曾经到访一家牧户,那位牧民告诉我他家门前有一棵“神树”,于是我就饶有兴趣地随他去探望。到了近前,却只看到一棵几乎只剩下一个木桩的“残木”。树桩下可见新发的幼枝,那位牧民视之为神物,竖起篱笆保护,在枯干上系缚哈达,逢人便津津有味地讲述神树的由来和故事种种。看来,无关美丑,神树在他的心目中就是一份神圣与寄托。

     

        在阿拉善的大地上行走,目光所及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大戈壁和沙漠……满目苍凉的旅途中,偶尔也会发现一棵树——是的,一棵树!身心疲惫的旅人一般都会停下来,尤其是酷暑时节,人们会走向那棵树,站在树下沐浴那一小片不一样的荫凉。那棵树往往只是一棵普通的山榆,低处的树枝上系挂着过往旅人留下的哈达。风轻轻掠过哈达的蓝,站在树下的人所看到的却是一棵格外蓬勃的大树,透过它的枝丫,天空的蓝色纯净又深邃,鸟儿在天空的更深处翱翔。无边的空旷和孤寂中,一棵树,一棵孤立的树,就是洪荒中过往鸟儿趾爪栖降的平台,是旅人眼中一片可供停靠的驿站。

     

        在大沙漠里行走,无边无际的深黄和曲线尽头,人类的意志即将耗尽,沙梁后蓦然浮出一团绿来,浓浓的绿意泼洒在人们的眼睛里。车子靠近了你还会发现沙漠深处隐藏的人间烟火——一户人家,一畦菜田,狗吠羊欢……在这里,一棵大树就是一座绿色敖包,是炊烟和晚霞的泊位、云朵的牵挂。

     

        在阿拉善,有很多地方因树得名,例如“好伊尔毛道”——两棵树、“巴彦毛道”——富裕之树、“泽勒毛道”——一排树……只要沿着树影前行,就不会迷失方向。在沙漠深处,常常可以看到一群羊深陷在一棵大树的阴影里,漫不经心又深深陶醉,冷落了牧羊人的歌喉。

     

        膜拜一棵树,是蒙古人对自然爱意的流露,是对自然万物的亲近与敬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