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在哪儿吃,史无前例地成了我们家里的一个问题。
其实在除夕早餐的时候,问题就已经初现端倪。5岁的小侄子和东北来的二嫂猫在空调房间里,怕冷迟迟不愿出房门,老妈从楼下端着早餐上楼,送至房间门口,小侄子和嫂嫂就在房间里解决了早餐问题。当时二哥和老妈就商议,儿孙孩子们都住楼上,不如以后早餐叫大家都到楼上来吃,老妈满口答应。
到了中午,老妈竟然主动在午餐上提出,不如年夜饭也就在楼上吃,楼上不像楼下那么空旷透风,空间虽然小一点,但是更显温馨舒适,亲戚们来了就直接请上楼,把楼门一关,也和城里人家一个样。孙子孙女们都习惯了在城市里居住,自然都双手赞成。我和哥哥们却为老妈的转变大为感叹。
去年江西赣州老家的一场特大洪水,给老家的房子带来了轻微程度的损坏。老爸老妈下定决心,一定要拆开重建,抬高加固地基,以免洪水之患。我们担心他们的身体,却执拗不过二老要给全家盖一栋坚固舒适房子的迫切愿望。
房子终于在全家的支持下拆开重建。老爸老妈就在老屋对面借了邻居几间房子,做了一年的监工和小工,勤勤恳恳,事必躬亲。终于在腊月之初乔迁入住,也终于迎来了沈阳、北京、县城的儿孙们悉数归来的幸福时刻。
这是一栋高大坚固漂亮温馨的大房子,楼上楼下,楼上设施齐全,装备现代,和城市里的一模一样。楼下依照传统格局,进门是祖宗神位,旧式灶台旧式餐厅,小花园和那几棵老树依旧。乔迁的时候,我们劝老爸老妈上楼去住,他们却以香火神位在楼下需要照看为由,坚持在楼下一个小偏房里住了下来。
现在老妈居然主动提出要将年夜饭搬到楼上去,这在操作上虽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心理上却是一大转变,出乎我们这些子女的意料。于是我们赶紧搬运食材,在二楼摆好桌子,把楼上厨房收拾一通,蒸煮炒炖,包饺子、做丸子、拌凉菜,大家拉开架势一起上阵。
老爸把大孙女写的春联端正地贴在新房大门上,老妈早早就把供奉祖宗、门神、灶君等神灵的各种贡品摆好,把油灯和香火供上,在贡品的气味氤氲和火烛的袅袅青烟中,年味已然呼之欲出。
亲戚们已经陆续来到,温馨现代的楼上果然更受大家的欢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喝茶聊天。在寒冷潮湿的南国,这样一片其乐融融的温馨,不正是我们一直心向往之的景象吗?
(本报记者 罗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