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不朽的长征 不泯的情结

    ——初读连环画《长征·1936》

    作者:马明宸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1日 11版)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油画) 沈尧伊绘 资料图片

        20年前,沈尧伊潜心创作的一部辉煌巨制《地球的红飘带》,在20世纪90年代连环画市场渐趋低落、革命历史题材淡出时代主流的背景下,横空出世,一时间惊艳画坛,成为20世纪连环画和革命历史题材的总结性杰作。20年来,这部作品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不断被传播和接受,获得业界和社会层面的一致认可,成为一部可以被写进中国美术史甚至文化史的经典。

     

        关注和聚焦长征题材一直是沈尧伊一个基本的创作方向,他从20世纪60年代的领袖肖像主题转换到70年代的长征题材,此后长征成了他人生和艺术的一个情结。尤其是在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问世之后,这部作品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反响,更加强化和巩固了沈尧伊这一求索方向。1993年《地球的红飘带》创作完成之前,沈尧伊就找过小说的原作者、著名作家魏巍,因为小说表现的仅是长征第一年的历史,并不完整,沈尧伊表示愿意继续完成一个关于整个长征历史的作品,他希望魏巍继续再写完后半部分,但是魏巍表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所以这就成了沈尧伊一个未了的心愿。

     

        接下来的20年间,沈尧伊并没有停止他的长征题材绘画创作,只不过是没有再运用连环画的形式,而是主要转向了油画。他以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中的一些经典形象为稿本,再创作成为巨幅的油画作品,例如应一些博物馆和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主题性活动之约,他陆续画成了油画《遵义会议》《大渡河十七勇士》等一系列重要作品,这又成为沈尧伊长征题材绘画探索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艺术探索之中,沈尧伊积累的关于长征的历史资料更加丰富,艺术表现体系也更加完善,他对于用连环画来为整个长征历史树碑立传的创作冲动依然不能释怀。

     

        2013年,沈尧伊再也不能按捺住这股创作冲动,他悄悄开始了《长征·1936》的创作。从《奠基礼——中央红军到陕北》《大回旋——红二方面军征战湘黔滇》到《大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这一个系列沈尧伊接连完成了三部曲,共计610幅。

     

        这部《长征·1936》连环画是沈尧伊完全个性化的独立劳动成果,因为其中的编文工作也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连环画有故事、内容和结构,文字脚本是连环画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连环画艺术要求画家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因为在连环画这门艺术中文图往往是合为一体的。沈尧伊在长时期长征题材艺术创作中,研读和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专史的图片和文献资料。这部《长征·1936》的编文,无疑就是沈尧伊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梳理出的一部更为个性化的长征史。

     

        在绘画的艺术形式上,《长征·1936》运用色粉笔绘制,更加注重整体效果,增加了黑白之间的丰富灰色调子,素描的感觉更加强烈,更接近石版画的味道。《长征·1936》三部曲中的每一部都各有重心和角度,作者以长征专史和革命者传记作为基本资料,把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组织穿插起来,保持了史实的严谨性与真实性,人物语言都源自人物传记,突出了这部连环画的史诗性质。同时,沈尧伊还选取了具有生动性和感人色彩的细节来具体表现长征,使整个长征的历史更加丰富和立体,是一部融入了个性化视角和趣味,具有生动感人效果的个性化的长征史。

     

        (作者系北京画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