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他山之石

    善用创新补“不足”

    ——瑞士“创新之国”的秘密(上)

    作者:本报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4日 12版)
    图为瑞士日内瓦生物科技基金会所在地。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农摄

        瑞士被誉为全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在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等联合发布的年度“全球创新指数”,以及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瑞士在创新领域的排名多次位居榜首或前三。很多与今天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技术都发端于瑞士,譬如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万维网,就是在日内瓦郊外的欧洲原子能中心发明的。

        为什么只有800万人口、4.1万平方公里国土的瑞士能够超越很多大国,成为首屈一指的“创新之国”呢?瑞士发明专利的数量如此之多,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记者在对众多专家的采访中找到答案。

        首先,资源的匮乏迫使瑞士人不得不靠动脑筋弥补“先天不足”。瑞士除了有大量的水资源和一定的森林资源,其他原材料几乎完全没有。日内瓦工商会副主席梵尚·苏比利阿对记者说,要想在强手如林的欧洲大陆生存下去,照一句瑞士谚语的说法,只有充分发挥“脑袋瓜儿”这个“原材料”的作用。正因如此,瑞士已形成了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深厚传统。瑞士不仅有制度上的保障和保护,对破坏创新、不尊重知识产权的言行严加惩治,而且形成了特定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场,使全民对创新、发明充满尊重并努力追求。

        其次,科研投入大、水平高,人才储备足。以欧洲原子能中心为代表,瑞士在不少领域的科研水平都能进入全球先进行列,这保证了对创新的强大科技支撑。在“创业者孵化器”——日内瓦技术创新基金会目前着力培养的新兴企业中,有好几个就是由欧洲原子能中心的研究人员“跳槽”出来创办的。日内瓦生物科技基金会总经理贝努瓦·杜比介绍说,他们的基金会正是依托瑞士法语地区拥有约1000家从事生命科学有关业务的公司、25000名从业者、28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优势,成为瑞士“健康之谷”中助力科技初创公司的主要研究机构和后勤支撑。

        再次,注重整体经营环境、科研条件的完善,而不仅仅局限于建章建制。整体环境的优越,为瑞士吸引了人才,并创造了良好的融入氛围。贝努瓦·杜比说,说起对创新的法律保障,瑞士也未必比欧美其他国家有更多、更完善的规定。但总体而言,瑞士吸引创新人才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瑞士的青山绿水所体现出来的环境保护优势,低税率、灵活税政所代表的税务优势,以及发达的工农业基础和成熟的金融市场优势、多语言的人才优势、国际化程度等等,使瑞士创新的氛围独树一帜。贝努瓦·杜比说,外国人在瑞士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世界食品行业的巨头瑞士雀巢公司,创办者是个德国人;全球食用香精和日用香精行业的领导者奇华顿公司,创办者是两个法国人;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ABB集团的前身之一,是一个英国裔的瑞士人创办的。这说的都是世界领先的企业。至于小企业、小机构,就数不胜数了。

        说到税收,日内瓦技术创新基金会总经理安东尼奥·康帕特拉介绍说,一个创新企业,其最后卖出的价格与创始资本之间的差价,按照瑞士联邦有关法律,是可以免掉所得税的。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极其少见的,形成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巨大吸引力。

        (本报日内瓦5月3日电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