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7日 星期日

    我眼中的家乡·宣传部长走笔

    寻找邛崃一幅画

    作者:李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7日 11版)
    邛崃南河河滨湿地公园(摄影) 李志

        新书记刚上任便抛出一个课题:寻找代表城市的一幅画。

        其实,哪一幅画能够代表“天府南来第一州”邛崃,这个课题我们已经纠结了很多年。是将天台山、平落古镇、文君井制作在一幅画上,还是在临邛古城选个角度拍一张?前者会把真实的风景变成虚假的印象,后者又担心挂一漏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继续在寻找。

        不久,一个网络事件引爆了网络——“邛崃,我拿什么记住你?”成温邛高速出口,一个房地产商打出了扯眼球的广告,右下角贴上该楼盘的标签。其意图不言而喻。随即,一个个房地产项目跟风推出:“邛崃,我拿某某房产记住你!”引来了无数网民的口诛笔伐。于是,这个课题自然又一次摆在了邛崃人的面前:究竟哪一幅画能够代表邛崃?天台山的瀑布?平乐古镇的老桥?临邛古城的文君井?

        这时候,突然有一幅画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它引领着我来到了国道108线上的新南桥。我站在桥上望山亲水,眼里尽是古风今韵。脚下是酒源大道,20多个知名酒厂沿途分布。它们从全国各地来到邛崃,选择了这里的山水,这里的文化,这里的空气,这里的土壤。从临邛出发,一路酒香铺到南丝路。

        新南桥向西远眺,一座平桥横跨南北,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川南第一桥,相对于新南桥,人们称其老南桥。一新一老,昭示着邛崃的历史变迁。

        交通改变城市。根据《史记》记载,在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前,已经有另外一条道路将蜀布、邛竹杖运到印度。这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而邛崃便是南丝路西出成都的第一站。唐代以后,这条路与茶马古道重叠,邛崃也就成为茶马古道的重镇。横跨两岸的川南第一桥,最早的记载是道光年间的桥碑。清代知县吴江在桥头写下了“江山如画,长安北望三千里;风月无边,天府南来第一州”的对联,从中可以读出邛崃曾经的历史和经济地位。后来有了川藏公路,还有国道108、省道318,邛酒邛茶等地方特产由此源源不断运往康藏地区缅印等国家。那些年,川南第一桥桥头有个土地坡饭店,是往来客商歇脚的地方,后来这个招牌也经常被人们在康藏一带看见。历史转折出现在成雅高速建成后,大量车辆从318线分流。紧跟着,新南桥建成通车,老南桥的交通功能基本退化,俨然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土地坡饭店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后,附近又出了个“何豆花”,一碗豆花,两三碟猪头肉,吸引了无数食客的味蕾,贩夫走卒,达官贵人,奔驰宝马,摩托三轮,只要赶时间,都汇聚在这里共进午餐,图的就是那个家常味。不久之后,张豆花李豆花荤豆花素豆花跟风开店,一条街又有了土地坡饭店时代的繁华景象。

        当地人眼中的老南桥,其实不算老,现在我们看到的已不是清代的建筑。它的存在始终是交通部门很纠结的事情,想保存石桥的古貌吧,好像又算不得文物,既不利于车辆通行,又不利于排洪泄洪;拆除重建吧,毕竟也有六七十年了,又怕惹一身骂名。在它旁边,道光年间建成的川南第一桥碑,已经严重风化,字迹多数看不清楚。碑顶翘檐长满了荒草灌木,善男信女挂了不少系着红布条的弓箭。几只不知名的鸟雀在枝头停停飞飞,叽叽喳喳。桥碑对面是一个码头,相传2000多年前,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便是从这里出发,经水路到达成都琴台路,开启了风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桥碑旁边长出一棵古榕树,大概也有上千年树龄,像是在等待卓文君的归来。后来,有热心人在树旁建起了一个同心亭,但愿能够把美丽的爱情延续到千古。

        南河从天台山蜿蜒而下,穿城而过,其静水流深,亦如临邛古城的深邃。在水一方,有一个芳草萋萋的沙洲,现在正是芦苇飞花的季节,像苍苍白发在秋风中飞舞,卷起了漫天的雪花。一叶扁舟,几只鱼鹰正在捕鱼。这让我想起了南河渔唱,它应该是保存不多的临邛古景了。

        一河穿古城,两岸隔千年。

        右岸,作为城市的主体,已经基本完成了旧城的扩张和蝶变。河岸最后一块稻田,刚刚被打了围,张贴了现代化城市的美好愿景。在打围的地块上,有几个农民还在抢种最后一季油菜。他们生锈的锄头最终敌不过挖掘机的利爪,城市化进程必将伴随着稻香的消失。

        左岸有座文笔山,山上有个文笔塔,位于临邛古城的东南方向,有人说这样的布局是邛崃文风鼎蔚的原因。文笔山下便是远近闻名的邛窑遗址,13个窑包沉睡在唐代的往梦里。邛窑曾经有过“天下第一红,一醒惊天下”,它始终是邛崃人的文化梦,如今又上升为一个城市梦。这不,从邛窑遗址公园开始,一个文化新城正在南河之滨崛起。

        远方,摩天大楼林立的地方,邛名高速一路向西,那是南丝路的方向,也是城市化的方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始终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努力方向。

        (作者系四川省邛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