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

    我国污染减排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有效性

    作者:苗颖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3日 07版)
    CFP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近几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件频频曝光,使得已然严峻的环境问题更为尖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和实施了多项污染减排政策,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政策制定者及民众的预期相去尚远。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下决心用硬措施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

     

        通过对污染减排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的考查发现,我国现有污染减排政策体系尚不完善,政策实施仍有问题。有些行业的污染排放标准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有些政策已实施许久,却效果欠佳;有些行业的现有技术水平虽能满足更高的环境标准,但相应政策却迟迟未能出台;更有相关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受到行业势力的阻碍,未能形成便“胎死腹中”。

     

        是什么导致了不同减排政策的不同结局?

        从政策的制定阶段来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一些企业虽已达到较高排放标准,但对所在行业污染减排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几乎为零;实力强大、拥有先进生产技术或污染治理技术的企业,则往往选择与政府合作,通过满足政府相应环境标准,换取政府在其他方面的扶持和补贴;而拥有垄断势力的寡头企业,则多在相同利益的驱使下结成隐性联盟,以对抗污染减排政策的制定者。他们利用市场控制力和话语权,与政策制定者展开博弈,延迟或极力阻碍新政策的出台。企业行为如此差异,缘于其对污染减排政策的异质性预期,即污染减排政策的“预期效应”。

     

        从污染减排政策的实施阶段来看,一方面,污染减排政策的完善程度及传导路径的顺畅程度将影响政策效果的实现,同时也会对宏观经济的其他指标产生连锁效应。政策效果如何,又将产生怎样的连锁效应,需等待时间的检验而慢慢显现,即表现为政策的“时滞效应”。另一方面,不同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出于自身职责的立场,将出台不同的污染减排政策,这些不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相互影响,从而使政策效果显现出意外的加强或削弱效应,即污染减排政策的“叠加效应”。

     

        为了完善我国现有的污染减排政策,增强政策的实施效果,应深入分析污染减排政策的预期效应、时滞效应和叠加效应,以期诠释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污染减排政策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的预期效应可倒逼各级政府及企业实现纳什均衡。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标志之一就是要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现代决策科学是建立在预期这一概念上的自然延展,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为污染减排的时间节点进行倒推,将促使处于博弈中的各方力量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在保证各方长期利益的共同作用下,开展充分合作、积极贯彻实施各项减排政策,纳什均衡成为彼此的最优决策。

     

        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并结合我国现有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大程度降低政策的时滞效应。我国污染减排的时滞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染减排政策的配套性,即减排技术和相关机构相互适应和协调,政策的配套和完善需要一定时间,也就是说污染减排政策产出效果(污染治理改善程度)是渐进过程;二是污染减排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即污染减排政策对生产率增长、通货膨胀、失业以及投资等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经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不同地区污染减排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政策体系,分析各国污染减排政策传导过程的差异,研究造成差异的原因,最终为我国污染减排政策过程的合理化提供借鉴。

     

        三是发挥污染减排政策的协同作用,实现污染减排政策的正向叠加效应。各项污染减排政策的出台,旨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或推进产业升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达到目标往往采取多项政策、多管齐下。因为在政府看来,政策的兼容与叠加,能够发挥“1+1>2”的优势,从而更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宏观政策调控工具的效果应该是同一方向的才能达到成本节约之目的,即所谓同向叠加要求;反之,如果在一个政策组合中,出现各工具间效用的相互冲销,必然会增大宏观调控的成本,即所谓逆向相消现象。我国在国家层面成立了若干宏观调控的领导小组,把涉及某项职能的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纳入整体,在国家的统一指挥下,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某一领域谋划发展或应对问题,可以彻底解决各自为政状态下的政策方向性差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尽快达到帕累托最优。

     

        四是引入跨时期动态机制,构建污染减排政策的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实现政策有效性的持续评估与检验。政策的有效性是指政策主体的主观愿望与该政策对象的客观行为的一致性,如果二者是一致的,则说明该政策是有效的,反之则说明该政策是不完全有效的,甚至是无效政策。政策的有效性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不同政策的有效性也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评价标准。政策有效性的评价可以按照库克曼和拉姆齐模型进行测算,通过预期指标、实际指标与基准指标的比较,对该项政策的科学有效性、传递机制有效性和政策效应有效性进行全面的评价。运用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建立污染减排政策效果的评价模型,通过定量模型的实证分析,准确把握我国污染减排的政策现状,并确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目标,提出中国未来污染减排政策发展的建议。     

     

        (作者苗颖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