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

    记者来信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归大众

    作者:本报记者 任维东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2日 04版)

        编辑部: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都需要哲学的滋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党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然而,在当今中国,一些领导干部不学哲学、年轻人不信哲学、普通人不懂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空间遭到严重挤压,少数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相当一部分青年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呈现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边缘化的不良倾向,令人担忧。《2013-2014中国人阅读指南报告》显示,全国大众图书市场畅销书榜和馆配市场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书榜中竟然没有一本哲学类书籍。

        最近,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云南省委宣传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昆明联合召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研讨会。专家学者纷纷在会上呼吁: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归大众。

        国防大学原教育长、少将夏兴有教授说,改革开放以来,哲学与现实、与时代、与生活渐行渐远,逐渐游离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表现在:一是实际工作中的“边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片面地理解为“唯GDP”论,结果就是群众的哲学兴趣弱化,领导干部的哲学素养下降。二是理论研究中的“学院化”,出现了研究的文本化倾向、研究的复古化倾向、研究的工具化倾向。三是联系实际中的“庸俗化”。夏兴有认为,让哲学回归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要求,是凝聚社会共识的迫切要求。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宁教授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其核心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社科院哲学部学部委员李景源研究员说,好的作品都是从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的问题,因为中国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的问题。只有正视和破解人们心中的困惑,才能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新的生命。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邹广文指出,今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化体系的核心,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哲学研究要肩负起体现时代精神的伟大使命,力求在一些重大社会发展问题上做出富有创造性、说服力的新概括、新表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哲学学理支撑。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云说,高校历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面临着诸多困境,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挤压,“哲学无用论”甚嚣尘上,教学改革创新不足,传播媒介刻板。为此,他建议:要用具体的、通俗的、大众的语言来诠释抽象理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用大众化的哲学来指导实践,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努力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的理论修养。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则认为,无论是新的发展现实,还是新的大众,都客观上提出了一种内在要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和研究必须适应新的对象。其一,研究方式应当加以新的调整。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要考虑现实生活需要、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既要仰望星空,又要立足大地,扎根生活沃土。其二,突出“问题导向”。正是通过问题的聚焦与解答,大众才会关注哲学,哲学才会走向大众。其三,注意话语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不能实现大众化,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能不能确立有效、合理的话语表达。话语内容一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讲得入情入理,让群众乐于接受。还必须使话语表达大众化、通俗化,用民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话语方式来研究和表述,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本报记者 任维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