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

    品读

    一本厚重好读的书

    作者:力甫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9日 15版)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冯并著 民主法制出版社

        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全球战略丛书”之《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问世了,作者是经济评论家冯并。“中国全球战略丛书”由郑必坚任总主编,选题视野比较开阔。在努力向读者提供多种精神食粮的同时,作者着眼于诸如战略的重要出版企划。

        “战略”这样一个概念虽然已经较早进入人们的语汇,甚至频繁出现在地方政府和大企业的文本里,几乎有种满天飞的感觉,但真正谈起有关的话题,好像又是个“小众话题”。在更大的范围里提及战略,也好像只有西方学者的原文与译著才有天生的话语权。这无疑是一个误解。西方谈战略,东方也谈战略。战略是沉重的,其实也可以举重若轻。《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论述的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与不断完善,就是举重若轻的一种典范。据笔者所知,战略在英文里含有韬略与策划的多层意思,因此无论是国事、企业事或天下事,都可以在战略层面上认真地讨论。

        事实上,从改革开放到如今,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国家的发展、个人的事业,所有观察维度都同世界视角紧密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身边事是重要的,国家事天下事更是重要的。“中国全球战略丛书”的陆续推出,满足了读者自己也未必觉察到的“隐性饥饿感”。

        写作这则小评时,《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正在付梓,我看到的是电子版,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作者的知识结构、写作功力和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认识的深度与论述视角的宽度,是目前所见有关材料不能相比的。这确乎是一本沉甸甸却又相对好看的书,即使其中有那么多资料与数字,也有许多关于地缘学说的抽象理论与评价,读起来却不觉枯燥,有的章节甚至还有引人入胜之感。

        本书不是一部简单的应时之作,作者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提出至今近两年国内与世界的积极反响和不断推进的实践,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均衡”、“跨大区域经济合作”现象,以及欧亚经济一体走向等方面,也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分析,从而阐述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走向成功的必然性。再比如“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的精髓和成功的主元素。这使人想起老子的那句哲言:“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是中华的胸怀,也是“一带一路”的历史胸怀。

        研究古丝路的著作汗牛充栋,探讨新丝路的文章也如雨后春笋。从古丝路到新丝路,是中国与世界发展新理论的回归与提升。这种回归与提升既受地缘规律支配,又受市场规律深刻影响,能从这些重要的规律中透视“一带一路”的未来,同时鲜明地指出西方地缘政治军事理论对地缘经济发展的扭曲,这是本书的一个亮点。近来,“一带一路”在引起更多共鸣的同时,也不时出现一些另类“唱衰”,如“一带一路”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等等,意在放大某种信息,甚至对已经成功筹备的亚投行不断发出质疑声。但哪个成功的战略不会面临挑战呢?那无非是想否定丝路现代复兴的历史走向和基于地缘规律的深厚根基。有一次,笔者与一位企业发展战略学者交谈,他说,是战略就免不了面对挑战,好战略有一个特征,一般人一听就懂,而“专业人”认为挑战性较强;不中用的战略则是一般人听不懂,而“专业人”自以为得意。“一带一路”就是世人一听都能懂且都能共同力行的大战略。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好读,也在于作者能在古丝路与新丝路之间进行历史穿梭,明确勾勒出一条世界文明共同发展的逻辑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