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莱比锡一地方法院日前宣布,支持三名家长长时间不能为孩子找到幼儿园的诉状,判处当地政府向家长支付因为没有找到幼儿园而误工的损失。自2013年德国“入托法”生效以来,这是第一个因入托问题起诉政府的案例,在整个德国引起了极大关注。
“入托难”在德国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在2008年,德国政府就做出决定,各地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建设托儿所和幼儿园,力争在几年时间里增加80万个托儿所指标。2013年,德国政府又通过一项法律,法律规定,所有年满1周岁的孩子都享有入托的权利。如果被托儿所拒绝,父母可以依法起诉。
法院为“入托难”的家长做主
今年年初,三位生活在莱比锡的家长起诉了当地政府。家长们认为,政府没有履行好建设足够托儿所的责任。莱比锡地方法院认为,政府有责任为妇女在家庭与事业冲突时提供帮助。建设足够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从2008年到现在,德国各级政府有充分的时间开展建设托儿所的工作。因此,莱比锡地方法院判决认为,当地政府存在失职问题,要求政府向三位家长支付因为没有找到幼儿园而误工的损失,每位家长可获得1.5万欧元的补偿。
“入托难”是不少德国年轻父母面临的棘手问题。德国公立托儿所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每7个3岁以下的幼童中,只有一个能进托儿所。所以,大多数女性在生育后,都不得不放弃工作,在家当全职母亲。这些父母都希望,尽早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幼儿园。一方面,父母自己可以腾出时间工作;另一方面,孩子也可以尽早参与集体生活,培养与群体打交道的能力。为此,在孩子出生之前,不少父母就已经开始在幼儿园为孩子报名,开始漫长的排队等待。
生得越多政府补贴越多
近年来,德国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加大在建设托儿所和幼儿园方面的投入。深层原因是,德国目前生育率过低,人口呈负增长状态,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德国鼓励所有儿童尽早入托,可以帮助德国“融入计划”的实施。因为,让那些有移民家庭背景的儿童尽早接受德语教育,他们将来就能更好地融入德国社会。
德国政府出台了各种鼓励生育的优惠政策。在有孩子的家庭,每个孩子均可获得生活费补贴。一个孩子每月可拿儿童金188欧元。如果生育了第三个孩子,那么第三个孩子的补贴可上涨到200欧元。产妇除了享有14个月的产假外,还可以申请10个月的育儿假。在职职工在育儿假期间仍可拿到70%的工资。
德国各地政府从财政投入上,加大了对幼儿园建设的支持。仅柏林市政府每年向幼儿园投入的费用就高达7.5亿欧元。学龄前儿童上幼儿园的费用大部分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个人交纳的入托费占其家庭收入的3%左右,一般家庭为一个孩子每月交纳50至100欧元不等的入托费。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联邦州,政府对幼儿园的投入很大,这样一来,个人出的钱就会相对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入托一律免费,每个孩子每月只需交20欧元左右的伙食费。
家长自己带孩子是传统
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德国生育率确实有所增加,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要求入托的儿童越来越多,特别是3岁以下的儿童,以至于申请的数量已经严重超出幼儿园现有的承受能力。这次,几位德国父母的胜诉,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不少人也在考虑,是否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他们的权益。媒体也在预测,此次判决会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
但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全德国有几十万孩子没有上幼儿园,这一方面有“入托难”的问题,更多的原因是,德国人有着一种不成文的传统——如果孩子出生后不是家长自己带,母亲便会被视为不尽职。因此,母亲在生育后要将孩子送到托儿所,自己继续职业生涯,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