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开启大科学时代科研设施和仪器共享新幕

    本报评论员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29日   06 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科研工作而言,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是必备条件。近日,《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我国将迎来一个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全面开放局面,这是科技界的期待,也是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上看,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

        科研设施和仪器与科技创新,从来都相伴而生,重大的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科研仪器。以实验物理为例,据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丁洪对近60年诺贝尔奖获奖项目的统计,共有41个奖项涉及实验物理,而其中有38个奖项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先进精密实验仪器和手段取得的。而这38个奖项中还发明了13项新的仪器。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给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提供的高端仪器采购费用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科研人员所使用的大型科学仪器,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少专家曾坦言,在科学实验方面,我国已经拥有一流的设备。但另一方面,对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却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一项针对全国高校4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近一半高校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不高,近三分之一的大型仪器使用效率极低。

        不能实现科研设施和仪器社会化共享,是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曾在英国学习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当地一所大学购买了某台尖端科研仪器后,该地区其他大学就不再重复购买,而是借助相关政策,实行仪器共享。而我国的情形却常常是,一台重要仪器不要说在校际间,就是在同一所院校的不同科研项目之间也难以实现共享。现行科技体制的条块分割,是造成科研仪器难以共享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不合理的科研评估体系,强化了科研机构间的竞争而不是合作,客观上影响了科研仪器的社会化共享。对此,近年来,相关管理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建立区域性共享平台,但由于受到种种限制,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此次《意见》的出台,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这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家科技资源管理平台,有利于科研设施与仪器建设的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开放共享。我们相信,《意见》的贯彻落实,必将推动我国在大科学时代的科技创新跨入大繁荣的新阶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