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要在全社会大力推行“三个倡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主流价值追求,成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习惯,就必须在培育和践行上下功夫。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中华先进文化为根基
以中华先进文化为根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传承与发展的统一,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使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酬勤”,强调“礼义廉耻”“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强调“孝悌有序,诚信仁爱”,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厚德载物”,等等。这些理想、信念,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包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
以中华先进文化为根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善于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获得支撑,使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强化了自强不息、爱国敬业、追逐梦想的民族情怀,形成了改革进取、锐意创新、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初步建立了文明诚信、公平竞争、守法经营的社会主义市场伦理,培育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良好社会环境。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以中华先进文化为根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批判和吸收的统一,善于从世界优秀思想文化中汲取时代进步成果,使核心价值观与人类现代文明相结合。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许多其他民族同中华民族一样,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我们要虚心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主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接受西方国家刻意粉饰的所谓“普世价值”,不能接受对我们党史国史别有用心的歪曲,更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形成强大舆论正能量为导向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形成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正能量。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纷繁复杂,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演变、颠覆图谋更加隐蔽、急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多变。所有这些,迫切需要我们形成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正能量,形成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导向。
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把舆论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里,大力推动报刊、广播、影视、网络、各类“微”介质等大众传播工具,广泛宣传主流价值观。利用重大活动、重点节庆叫响“三个倡导”。通过举办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及课题攻关等形式,深入研究,用大众语言对核心价值观进行通俗易懂的阐释。根据不同行业、职业、岗位、角色的特点,创新话语表达形式,对不同群体提出不同要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间舆论场”里得到传播、实践、弘扬,形成是非分明、扶正祛邪、抑恶扬善、激浊扬清的舆论氛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靠学习教育,靠耳濡目染,靠世代传承,更靠规矩规范、制度约束,使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并得以持续推进。刚性的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号召到落实的重要环节。可借鉴信用建设先进国家、地区的有益做法,建立信息平台,完善行政、司法、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和公开,划分信用等级,让信用记录与组织、个人的社会行为直接挂钩。信用的背后牵涉诸多利益问题,要探索建立类似“负面清单”机制,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工程招标、金融服务、城市落户、医疗保险、入学就业等各方面附加条件,依法惩戒失信行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在政策制度、法律规范之中,又靠它培育、巩固和发展。法治的最高境界就是高尚道德、公序良俗的习惯化、日常化,但良好的社会风尚往往不会自动生成。要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等多方面入手,完善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支持和政策保证。要适时将核心价值观中的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制度规定,如明确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禁入”等。通过褒奖善行义举,惩戒恶行,体现出好人有好报、坏人受惩罚的价值导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为目标
社会风气、社会风尚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最直观的表现,是该社会价值倾向的本质体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不良社会风气的治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期任务,也是其根本目的。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人物,是社会的“精英”,是备受社会瞩目的群体,人们往往习惯从领导干部身上来认识党和国家的政治追求、价值取向,从公众人物身上感受和评价社会风尚。他们的一言一行具有极大的社会示范效应,是社会主流价值的风向标。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感召和带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来。
青少年要从小养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习惯。常言道,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要从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文化氛围和成长环境出发,发挥好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和价值追求时,就会形成共同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要让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营造积极健康的价值风尚中来,让生活中的凡人义举、好人好事,成为人们传颂的话题和不同文化产品中的重要题材,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价值观的内容具体化、通俗化、生动化,通过设计、组织、开展如中国好人、道德模范、寻找身边的真善美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让价值观的认同落实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人人学榜样、人人在实践的良好风尚。
(作者单位: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