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得不承认,我们正面对着一代与传统文化几乎完全隔膜的孩子。
在网络世界和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孩子们,他们并不缺少对外部世界和外部文化的了解。他们知道黑格尔,知道康德,但他们不一定知道老子庄子。他们欣赏梅纽因,欣赏莫扎特,但他们不一定知道,我们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动听的乐器,有着最打动人心的音乐。他们缺少一种植根在本土文化上孕育而成的自信。没有这样一种自信,他们或者浅薄轻狂,不可一世,或者匍匐在地,诚惶诚恐。
我是中文系毕业的。但在国内大学四年期间,我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中文系的正规课程。我阅读最多的,也不是跟中文专业有关的书籍。像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一样,我读的,学的,爱的,崇拜的,是西方的文学和艺术。对于中国文化的真正价值,我当时并没有完全感受和理解。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来,我到了德国。在这个白皮肤黄头发的世界里,我突然意识到,我与中国文化的缘分远远没有结束,相反,只是刚刚开始。因为拍摄中国文化的电视片,我关注的目光开始投向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在德国、在英国的很多图书馆,我第一次接触到很多中国的古籍和孤本。而且,我可以随意翻阅它们,甚至复印它们。当我第一次翻开一个海内孤本,第一次呼吸到那散发着温馨陈年的来自古代中国的气息时,我热泪盈眶。
我曾和兵马俑近距离相对。那是一个晚上。白天熙熙攘攘的游客已经散去。我的同事们在布灯光架轨道。我一个人在刚刚修复的兵马俑阵前缓步行走,仔细观察着那一张张穿越两千多年、仍然栩栩如生的脸,有一瞬间我似乎感受到了他们的呼吸。我曾在海拔5千多米的山口,迎接珠穆朗玛峰的日出。我曾在塔克拉玛干中心经历过沙尘暴,在罗布泊旁野营,坐着吉普车翻越一百多米高的沙山。
在经历了这一切以后,我才意识到,我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缘分真正开始了,并且不会再结束。
二
在《周末与米兰聊天》这个系列里,我并不准备浅尝辄止地普及一些关于中国文字、音乐、书画、科举制度和丝绸之路常识性的知识。不是的。我尝试采用米兰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对人所共知的常识,进行深层次上的询问、追索、探究和比较。有时候是身在此山,有时候是坐井观天,也有时候是雾里看花。
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上,有我们前人许许多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伟大的创造已经汇入人类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而我们中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却因为它们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不可模仿替代的特性,像一叶美丽的红帆一样,始终优雅而轻盈地漂浮在壮阔的河面上。
它们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的骄傲。
我想告诉今天的孩子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他以后在哪里安身立业,繁衍生长,他还负有一份责任。这份责任就是把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薪火接过来,传递下去。中华文明走过了很遥远很漫长的路,一路长途跋涉,历尽艰难。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不能失去更多。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周末与米兰聊天》,是著名作家程玮继《周末与爱丽丝聊天》之后,倾心奉献的最新续集。小读者们将与生长在德国的中国女孩米兰一起,以新的视野和角度重新了解中国文化,寻找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启发孩子们学会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坚守中华传统文化。
丛书共分5册:《神奇的魔杖》(学业篇)《两根弦的小提琴》(音乐篇)《龟背上的花纹》(文字篇)《塔楼里的珍宝》(书画篇)《赛里斯的传说》(家园篇)